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ST恒久(002808)行业新闻

 
沪深个股板块DDE历史数据查询:    
 
◆行业新闻◆◇更新时间:2023-05-08◇

●2023-05-22 制冷业“碳中和”明确新技术方向(中国网)

  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制冷行业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制冷行业本身是能耗大户,且其广泛使用的传统制冷剂,还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导致地球升温。

  “解决‘热’的问题,以前并不需要制冷行业来解决,但现在已成了制冷行业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是制冷行业发展的新‘战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制冷学会理事长江亿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2023中国制冷展,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专家的判断。据统计,作为全球制冷行业最大规模的专业展会之一,在为期3天的展览里,该展会参观者累计突破10万人次,创下了历届制冷展的历史新高。事实上,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冷链等制冷需求越来越多,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民用建筑舒适问题等,也都与制冷业关联。

  经过近20年高速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制冷产品生产消费及出口大国,制冷行业正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国制冷学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空调产品占全球产量80%以上,冰箱冰柜占比达50%,商用制冷达50%,汽车空调超过30%。

  “无论是制造规模还是应用规模,我国的制冷行业在全球处于遥遥领先的水平。特别是在制冷技术水平上,我们这几年有飞速的进步,在相当多的分支领域处于全球领跑地位。”江亿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列为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强调要推动绿色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这对于本身就是能耗大户的制冷行业来说,意味着更多更高的节能降碳要求。

  中国制冷学会特邀副理事长孟庆国说,我国制冷行业的用电量约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15%至20%,且每年还以约20%的幅度在快速增长,制冷行业已成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围绕“双碳”目标的实现,有关部门提出了实现碳中和的四大技术方向:一是提高能效,减少因能耗带来的碳排放;二是加快制冷剂的替代,减少温室气体的碳排放;三是加快热泵技术的推广运营,预计热泵对于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贡献率将达到20%;四是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利用的同时,对使用清洁能源制取的冷量和热量,从冷热两端加以全面利用。

  “在我国政府积极实施‘双碳’战略和履行《基加利修正案》的双重驱动下,制冷产业正迎来技术变革高潮,大量节能降碳创新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不断涌现。”孟庆国说。

  5月10日,备受行业关注的丹佛斯全球制冷研发测试中心在天津正式投用。丹佛斯气候方案事业部全球总裁费允德表示,该中心主要致力于商用压缩机变频技术、热泵等行业应用以及环保制冷剂替代方案的研发和测试工作,它不仅是丹佛斯从“在中国制造”转向“在中国创造”的重要行动,也表明了全球制冷行业对于中国制冷市场绿色发展的信心。

  “近10年来,我国的节能减排政策尤其是零碳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对热泵技术的需求。我国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为整个制冷行业的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江亿表示,在市场驱动下,我国热泵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看到发展优势的同时,制冷行业发展也面临着挑战,其中,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制冷剂循环的工作介质替换问题。专家表示,无论是制冷还是热泵,都离不开制冷工作介质,但它同时也带来加剧大气温室效应的隐患。《基加利修正案》已于2021年9月15日对我国生效,这意味着我国制冷行业需要逐步替换制冷剂工质,采用低全球变暖潜值的制冷机热泵工质。

  不过,未来制冷行业是采用自然工质还是其他低全球变暖潜值工质,选择什么样的技术路线,目前还不十分明朗。专家强调制冷工质的选择不是一个简单的学术问题,甚至还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综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做出决策。

●2023-05-07 一季度新型储能新增投运装机规模2.9GW(新浪财经)

  据科创板日报,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 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最新发布的不完全统计显示,2023年一季度,国内共发布480个电力储能项目(含规划、建设中和运行),储能规模共计103.6GW。其中,新型储能项目规模合计41.4GW/92.1GWh,运行项目规模2.9GW/6.0GWh,功率规模同比增长1178%,环比下降52%。

●2023-04-13 事关百姓电梯使用安全!市场监管总局:明确电梯安全主体责任两部规章下月施行(中国经济网)

  配备安全总监、安全员;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4月4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特种设备生产单位落实生产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两项部门规章,并将于5月5日起施行,这将为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及时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守住特种设备安全底线夯实制度基础。

  作为“出门第一步,回家最后一程”的电梯,其是否安全、便捷、舒适,是人们最关心的事。为了确保电梯等特种设备的安全,“两个规定”通过规定企业主要负责人、特种设备安全总监、特种设备安全员等关键少数人员职责,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的工作机制,将责任细化分解到具体岗位、具体人。

  市场监管总局法规司一级巡视员孔丽英解释道,两部规章的上位法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根据该法第十三条规定:“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对其生产、经营、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负责。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市场监管总局结合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的实践需要,通过规章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作出明确,将其细化为质量安全总监、质量安全员等。

  “两个规定”要求建立的“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是对特种设备生产单位、使用单位原有的安全风险管控机制的进一步完善、细化和优化。据市场监管总局特种设备局局长崔钢介绍,特种设备生产单位、使用单位已经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机制的,可以将原有的工作制度与“两个规定”中要求的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相结合继续执行,确保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情况有记录、可核实。“在规章起草过程中,我们也分头召开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座谈会,听取从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意见,大家都欢迎‘两个规定’出台。”崔钢称。

  而对于“电梯出了故障该找谁解决”这个人们最关心的问题,《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专门列举了各种情况下使用单位的确定方法,让电梯使用安全主体责任能够落到实处。如,对于居民小区,一般情况下负责物业管理的公司就是电梯的使用单位,电梯发生故障或者问题,使用单位应该负责解决。没有物业公司的,全体业主或业委会须委托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或者专业公司等作为电梯的使用单位。对于仍无法确定使用单位的,由电梯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协调确定使用单位,或者由电梯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承担使用单位责任。

  据市场监管总局机关服务中心主任李红旭介绍,作为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区电梯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将认真贯彻落实新规章要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训好安全总监、安全员,建立安全总监、安全员分级负责的安全责任制度,落实好“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及时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守好安全底线,落实使用安全责任制。

  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管局局长李志诚表示,“两个规定”明确了企业责任体系、风险管控制度、履职保障措施、相关法律责任,进一步压实了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强化了执法精准性。作为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将带头学习宣传贯彻,主动靠前服务指导,严格开展监督检查,常态长效推进落实“两个规定”。

  崔钢称,今年市场监管部门将以实施“两个规定”为契机,在全国开展“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大力开展普法宣传,严格开展执法行动,在特种设备安全领域营造“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两个规定”作用,切实减少违法违规行为,降低故障率、事故率,不断提升特种设备安全治理水平。

●2023-03-20 齿轮箱行业发展前景如何?青海华鼎VS龙溪股份VS杭齿前进(新浪财经)

●2023-03-15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督查组到广西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督查(中国农药网)

●2023-03-01 能在人体内3D打印的机器人问世(科技日报)

●2023-02-17 风机价格再创历史新低 投标报价跌破1200元/kW(中国证券网)

●2023-02-01 央地协同发力 “机器人+”点燃经济增长新引擎(中国证券网)

●2023-01-06 去年12月份以来超30家轮胎企业发布涨价函 需求回暖行业利润或持续修复(证券日报)

●2022-12-22 日本机床对华订单连续4个月增长,中国制造业投资意愿增强(北京商报)

●2022-12-21 奋力拼经济,经济大省为何都看好这个千亿赛道(中国经济周刊)

●2022-12-09 国内挖掘机销量重现正增长,明年基建投资有望保持高增速(新浪财经)

●2022-09-19 1至8月北京17个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 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2.3%(中国证券网)

●2022-09-16 国产高档数控机床精度提升20%(中华工商时报)

●2022-08-22 “机器人+”:机器人改变我们的生活(经济参考报)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gmail.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3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