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预测◆
预测数据根据各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摘录所得,历史7年财务数据均为上市公司财报披露数据,与本终端立场无关。
◆预测指标◆
指标名称 |
2022(实际) |
2023(实际) |
2024(实际) |
◆预测明细◆
报告日期 |
机构名称 |
评级 |
每股收益 2020预测2021预测2022预测 |
净利润(万元) 2020预测2021预测2022预测 |
◆研报摘要◆
- ●2020-10-27 远东传动:2020年三季报点评:Q3业绩继续爆发式增长,期待乘用车传动轴放量
(长城证券 孙志东)
- ●考虑到重卡销量超预期,上调公司盈利预测,保守预计公司2020-2022年总营收依次为21.02、22.25、26.80亿元,增速依次为19.8%、5.9%、20.4%,归母净利润依次为3.30、3.53、4.05亿元,增速依次为21.0%、7.0%、14.8%,当前市值42亿元,对应PE依次为13.7、12.8、11.2倍,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 ●2020-08-27 远东传动:受益于重卡销量高增长,2020Q2业绩大幅超预期
(长城证券 孙志东,刘佳)
- ●考虑到公司受益于重卡和工程机械的高景气度,以及全新产品乘用车驱动轴的投产,中长期受益于电动汽车渗透率提升以及乘用车传动轴国产替代。考虑到重卡销量超预期以及疫情对乘用车客户开拓的负面影响,小幅上调公司盈利预测,保守预计公司2020-2022年总营收依次为19.75、21.61、26.17亿元,增速依次为12.6%、9.4%、21.1%,归母净利润依次为3.06、3.23、3.75亿元,增速依次为12.2%、5.5%、16.3%,当前市值42亿元,对应PE依次为14.2、13.4、11.6倍,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 ●2020-07-04 远东传动:Q2重卡销量大涨62%,公司重卡传动轴供不应求
(长城证券 孙志东,刘佳)
- ●公司受益于重卡和工程机械的高景气度,以及全新产品乘用车驱动轴的投产,中长期受益于电动汽车渗透率提升以及乘用车传动轴国产替代。考虑到重卡销量超预期以及疫情对乘用车客户开拓的负面影响,对盈利预测做小幅调整,保守预计公司2020-2022年总营收依次为19.12、21.03、25.61亿元,增速依次为9.0%、10.0%、21.8%,归母净利润依次为2.94、3.11、3.64亿元,增速依次为7.7%、6.1%、17.0%,当前市值36.75亿元,对应PE依次为12.5、11.8、10.1倍,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 ●2020-06-02 远东传动:4月和5月重卡销量增速皆超60%,公司重卡传动轴供不应求,快速增长
(长城证券 孙志东)
- ●考虑到公司受益于重卡和工程机械的高景气度,以及全新产品乘用车驱动轴的投产,中长期受益于电动汽车渗透率提升以及乘用车传动轴国产替代,保守预计公司2020-2022年总营收依次为19.71、22.73、27.02亿元,增速依次为12.4%、15.3%、18.9%,归母净利润依次为2.94、3.24、3.79亿元,增速依次为7.8%、10.3%、17.0%,当前市值35.3亿元,对应PE依次为12.0、10.9、9.3倍,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 ●2020-04-27 远东传动:19年年报点评:产品结构改善毛利率提升,期待乘用车业务和电动化产品放量
(长城证券 孙志东)
- ●考虑到公司受益于重卡和工程机械的高景气度,以及全新产品乘用车驱动轴的投产,中长期受益于电动汽车渗透率提升以及乘用车传动轴国产替代,考虑到新冠肺炎对经济的负面冲击,下调盈利预测,保守预计公司2020-2022年总营收依次为19.71、22.73、27.02亿元,增速依次为12.4%、15.3%、18.9%,归母净利润依次为2.94、3.24、3.79亿元,增速依次为7.8%、10.3%、17.0%,当前市值31.6亿元,对应PE依次为10.8、9.8、8.3倍。结合公司短中长期基本面,给予公司2020年15倍PE,2020年目标价7.83元,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同行业研报摘要◆行业:汽车制造
- ●2025-04-17 一汽解放:首次覆盖:新周期下民族龙头品牌有望续写发展新篇章
(联储证券 刘浩)
- ●鉴于公司经营稳健、注重研发、产品矩阵丰富、多细分市场地位领先,并已积极开展三年质量攻坚行动,持续开展降本减费,我们看好公司中短期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并看好长期新能源、智能网联等产品多路线、多场景布局带来的市场规模和业绩弹性提升。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642.78亿元、713.22亿元、783.59亿元,对应增速+9.7%、+11.0%、+9.9%;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33亿元、11.68亿元、14.57亿元,对应增速+17.7%、+59.3%、+24.8%,对应EPS分别为0.15元、0.24元、0.30元。首次覆盖“一汽解放”,给予“增持”评级。
- ●2025-04-17 科华控股:现金流持续改善,有息负债稳步下降
(东兴证券 李金锦,吴征洋)
- ●分析师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将分别达到1.2亿元、1.5亿元和1.8亿元,对应每股收益(EPS)为0.64元、0.77元和0.93元。按照当前股价计算,未来三年的市盈率(PE)分别为17倍、14倍和12倍。基于对公司业务成长潜力的认可,维持“推荐”评级。
- ●2025-04-17 爱柯迪:精密铝压铸龙头,全球化+机器人齐驱
(民生证券 崔琰,姜煦洲)
- ●公司全球化布局、订单释放有望驱动主业拾级而上,设立瞬动机器人+收购卓尔博加速机器人业务,打开成长空间。看好公司主业拐点+机器人布局,不考虑卓尔博并表,预计2025-2027年营收82.6/101.6/118.4亿元,归母净利11.80/15.06/18.05亿元,EPS1.20/1.53/1.83元。对应2025年4月16日14.04元/股收盘价,PE为12/9/8倍,维持“推荐”评级。
- ●2025-04-16 多利科技:24年大客户承压+费用影响业绩,一体化压铸放量在即
(信达证券 邓健全,赵悦媛,赵启政,丁泓婧)
- ●信达证券分析师团队预计,多利科技2025-2027年的营收分别为47.7亿元、56.8亿元和65.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亿元、7.0亿元和8.2亿元,对应市盈率PE为10/9/7倍。公司是国内汽车冲压龙头供应商,随着一体化压铸领域逐渐放量及客户结构优化,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 ●2025-04-16 郑煤机:归母净利润快速增长,汽零往新能源方向加速转型
(中信建投 吕娟,赵宇达)
- ●预计2025年-2027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84.63亿元、404.72亿元、443.3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88%、5.22%、9.55%;预计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0.51亿元、41.35亿元、45.5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98%、2.06%、10.25%,对应PE分别为6.39x、6.26x、5.68x,维持“买入”评级。
- ●2025-04-16 双林股份:2024年产品创新节奏超预期,更多突破值得期待
(华安证券 陈佳敏)
- ●过去市场担忧主要集中在公司业绩的稳定性与成长性,我们认为目前公司的实际经营业绩已改善并有进一步向上的驱动力。随着应用前景更好的新产品逐步推进,将进一步打开公司的成长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5.4亿、6.6亿、7.8亿元(2025-2026年前值5.3亿、6.5亿元),对应增速+8%、+23%、+19%,对应PE55、45、38倍,维持“买入”评级。
- ●2025-04-16 赛力斯:年报点评:新能源驱动业绩扭亏,关注新车表现
(中原证券 龙羽洁)
- ●预计2025年、2026年、2027年公司可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0.25亿元、130.40亿元、151.1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6.75元、7.98元、9.25元,对应PE分别为19.91倍、16.83倍、14.52倍。公司凭借问界品牌于高端市场积累的良好口碑,以及占有的市场份额,有望借新品的持续推出,不断激发销售潜能,持续深耕并抢占高端市场;同时,公司始终保持在产品研发层面的投入,将促使产品技术创新与智能化水平稳步进阶,进而推动公司新产品的推出,助力市场拓展;另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增长态势,以及行业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攀升,也为公司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支撑。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投资评级。
- ●2025-04-16 标榜股份:2024年Q4盈利能力大幅改善,新能源业务驱动未来高成长
(国投证券 徐慧雄)
- ●维持“买入-A”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1.4/1.6/1.8亿元,对应当前市值,PE分别为17.8/15.6/13.4倍,我们给予公司2025年20倍PE,对应6个月目标价23.6元/股。
- ●2025-04-16 赛力斯:新车智驾与安全并重,小订表现亮眼值得期待
(东北证券 李玖)
- ●4月16日,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在上海举行。华为发布新车问界M8,并宣布问界M7新增牧野青配色。问界M8提供大五座与享六座版本,大五座35.98万元起,享六座36.98万元起,搭载HUAWEI ADS3.3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华为途灵平台与七重安全保护。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1830.13/2242.12/2552.99亿元,归母净利润99.55/125.27/153.12亿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 ●2025-04-15 博俊科技:核心客户车型放量+新产品产能释放,带动公司业绩超预期
(国盛证券 丁逸朦,江莹)
-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6/11.2/13.4亿元,对应13/10/8倍PE,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