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华锋股份(002806)行业新闻

 
沪深个股板块DDE历史数据查询:    
 
◆行业新闻◆◇更新时间:2023-05-18◇

●2023-05-26 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等六机构倡议,共同支持电子元器件及芯片供应链建设(东方网)

  近日,中电会展与信息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会展”)联合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上海市汽车工程学会、上海市电子学会和浙江省磁性材料应用技术制造业创新中心在上海汽车芯谷共同签署联合倡议书,携手推进汽车电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和建立可靠高效的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供应链,以推动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据悉,倡议书签署方及其伙伴将在今年11月上海举办的第102届中国电子展上共同推出多项“强链”措施。

  

  

  近年来,受地缘政治和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包括汽车产业、通信设备制造业、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应用、特种电子行业和部分消费电子产业等多个行业出现了集成电路和核心元器件缺货,以及关键芯片和元器件“卡脖子”限售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相关产业的正常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其中一些关键技术和产品供应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圆满的解决。

  为了强化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的发展,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并建立协调机制来扎实推动其有效落实。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印发了相关文件,支持利用市场化运作来推动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的交易服务,促进上下游供应链和产业链的集聚融合、集群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和其他基础电子产品行业近年来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急需向更新更先进的技术领域进发并进一步拓展应用空间。这些基础电子产品行业需要进一步与汽车、通信、特种电子、消费电子等各种应用行业协同创新,并成为应用行业稳定可靠的、高效运行的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产品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数十年来一直服务于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配套和供应的国家级专业交流平台,由中电会展承办的、已成功举办超过百届的中国电子展面对新的形势,不断联合各种行业组织和细分市场龙头企业,并利用自己多样化的行业沟通和交流工具为多个行业搭建供应及配套桥梁,促进电子元器件及集成电路企业与应用企业共建更加完善的、自主可控的供应体系。

  为此,中国电子展承办单位中电会展联合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上海市汽车工程学会、上海市电子学会和浙江省磁性材料应用技术制造业创新中心,共同以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为方向,以新的交易模式及服务平台为支撑,以综合性交流沟通平台和工具为手段,率先从汽车行业出发推动协同创新机制和可靠高效供应链建设,并将在近期与更多合作伙伴共同推广到5G与AIoT、工业电子、特种电子和消费电子等领域。

  中电会展副总经理陈震宇表示:“首先感谢各位合作伙伴和我们共同发出倡议,携手推动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以及可靠和高效的车用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供应链建设。中国电子展长期以来得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商务部的支持,我们将在即将于今年11月22-24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102届中国电子展上,与今天的签约伙伴及特邀的行业采购单位和众多展商一起,发挥各自的行业、技术优势去落实我们的倡议目标。”

  

  中电会展与信息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震宇

  根据六家单位签署的联合倡议书,参与单位将建立多方协同和沟通机制,及时沟通重点领域内芯片及电子元器件的市场信息和创新进展;利用中电会展的全国性服务,以及各个行业组织和研发机构的行业资源及技术优势,及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利用线上和线下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的交流交易平台,发布相关需求和供应情况,对相关交易进行对接和撮合,并对交易双方的交易提供支持。

  共同倡议单位将发挥各方的优势资源,推动自主车用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供应链的成熟、稳定和发展。未来将由中国电子展搭建交流展示平台,首先着眼于当前汽车等相关产业中容易受到国外限售和限制的先进技术和关键器件,由各行业协会、学会组织相关芯片和电子元器件供应商联合攻关,并借由中国电子展等平台促进供需双方直接高效地实现沟通和交易。

  

  以 “创新强基 应用强链”为主题的第102届中国电子展——国际元器件暨信息技术应用展将于11月22日-24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该项国家级专业展会将以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为牵引,涵盖汽车、5G与AIoT、特种电子、工业电子、消费电子、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主题,联动行业发展与供应链建设,通过组织众多行业龙头企业的设计开发与电子零部件采购专业人士参与,助力相关行业电子供应链建设和完善,同时就行业前瞻方向和技术热点展开研讨分析。

  本次联合倡议签署仪式在今日举办的“第18届汽车电子产业链论坛”上举行,该论坛是第102届中国电子展系列活动之一。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高地之一,也是中电会展产业服务体系的核心区域之一。中电会展将在今天的联合倡议书签署以后,围绕国家战略发展方向,以聚焦前沿探索、增强自主创新、推进自主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进入更多供应链为目标,与更多领域里的行业组织和学术组织通力合作,助力各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和供应链突围。

●2023-05-26 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六月将在杭州启幕(中国经济网)

  记者从中国科协获悉,6月9日至11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将在杭州举办。

  据了解,大会自2016年开始举办,已成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领域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千人级专业会议之一。目前,大会已形成了会议、展览、赛事三位一体的内容格局,具有集中呈现学术动态、技术热点、应用趋势、产业风潮的窗口价值,是连接政、产、学、研、用等多方面的纽带。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工业大学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马楠介绍,大会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以“交叉、融合、相生、共赢”为主题,坚持“综合性、专业性、引领性”的办会宗旨,致力于搭建一个全球共通、共鉴、共享的中国平台,为促进海内外人工智能技术交流合作贡献力量。

  届时,41位中外院士领衔的300余位产学研专家团,将携手打造8场主题报告和33场专题论坛,内容涵盖ChatGTP、AI大模型、机器学习、大数据、数字孪生、工业智能、智慧农业、智能驾驶、智能健康、学科交叉与人才培养、人工智能安全、伦理规范等关键技术和热门议题,将呈现智能科技创新前沿,把脉智能产业发展脉络,构筑智能社会健康生态。

  据介绍,本届大会是连续第四年在杭州举办。过去三年,在杭州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大背景下,大会发挥专家资源聚集能力,呼应城市建设需求,在展现杭州数字经济发展成就、助力区域智能产业发展和生态繁荣、吸引优秀创新创业人才方面展现出了持续赋能的独特价值,树立了会地合作的成功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杭州亚运会如期举行,“智能亚运”将是这场体育盛会的金名片,大会将汇聚各领域专家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杭州建设数字之城建言献策,为打造“智能亚运”赋能添彩。

●2023-05-26 在发展中治理完善人工智能大模型(经济日报)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数字技术、智能经济与数字化产业成为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重点领域。发布仅6个月的ChatGPT,已掀起全球人工智能(AI)产业的大模型热潮。在日前举办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中,AI大模型带来的安全挑战和发展机遇成为与会专家热议话题。

  赋能千行百业

  ChatGPT在与人类对话、写作文、写代码等方面令人惊艳的表现,是AI大模型GPT通过大算力、大规模训练数据突破自然语言处理瓶颈的结果。但大模型本身并不是新鲜事物,AI大模型也不止GPT这一条路线,很多科技巨头近几年都在“炼”大模型,且各有积累。这也是ChatGPT走红之后,各巨头短短数月内就纷纷推出竞品的原因。

  “以ChatGPT为代表的多模态通用大模型,将深刻变革各行各业。”电子科技大学教授、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沈复民说,行业人工智能可有效推动技术与市场供需平衡,将是人工智能产业化的最大机遇。人工智能技术落地行业时,需要克服开发效率低、落地成本高、场景复杂多元等难题。

  沈复民所在的研发团队获得了2022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据他介绍,团队开发了为垂直行业赋能的多模态AI操作系统,基于行业多模态大模型、多模态融合分析、机器视觉等核心AI算法支持,可以让企业摆脱繁杂的算法、算力、数据整合工作,快速孵化行业大模型,高效率应用到工业制造、城市治理、消费、能源、交通、建材等业务场景。

  “通用对话技术是人工智能领域最具挑战性的方向之一,也被认为是通用人工智能的必备能力。如今备受关注的对话式人工智能,其背后就有通用对话技术。”百度首席技术官、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海峰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期间,由他带领团队完成的“知识与深度学习融合的通用对话技术及应用”成果,获2022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公开资料显示,这一研究项目已获授权发明专利8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6篇,在国际权威评测中获世界冠军11项。目前项目成果实现了大规模产业应用,已支持5亿智能设备,服务超过10亿用户,覆盖包括通信、金融、汽车、能源等20多个行业。

  争取“主动安全”

  技术是把双刃剑。人工智能大模型能力越大,一旦滥用带来的危害也就越大。当前,ChatGPT等工具被用于生成假新闻、假照片、假视频,甚至实施诈骗等犯罪行为,引发人们对大模型安全性的担忧。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王震是网络空间智能对抗应用研究领域的专家,他认为,要用人工智能驱动网络空间智能对抗。比如,用人工智能检测、识别有害信息,搭建“主动安全”的智能防御网。

  “只有在AI发展过程中,我们才能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并找到机遇。”蚂蚁集团AI风险管理负责人杨舟表示,在AI管理中,安全事件对日常风险管理至关重要。“我们需要重视和预测相关事件,分析安全问题,避免发展带来的风险。”

  了解机理是安全管理的基础。不过,大模型的“智能涌现”目前还是个难以解释的黑箱,没有人能理解、预测或可靠地控制这些大模型,甚至模型的创造者也不能。开发出ChatGPT的公司OpenAI,也为大模型做了大量价值敏感设计和道德嵌入工作,但仍然存在明显的漏洞和局限。

  “虽然大模型的能力在不断变强,但如果不对其进行专门的安全性训练或安全性加固,其脆弱性不会得到任何改善。”瑞莱智慧公司首席执行官田天认为,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安全性面临很多挑战。

  “大模型是人工智能发展的转折点,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了解这些大模型为何具备类人思考的能力。”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冯雁表示,ChatGPT最初只作为科研项目发布,但通过加入人机交互界面,迅速变成网红产品。其爆红带来的伦理问题始料未及,也给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管理提出了挑战。“只有真正的开源,才能共同研究,理解大模型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根源,更好地进行管理。”

  “商汤一直是开源开放的贡献者和支持者,但在开源上我们要谨慎一些,特别是目前对于大模型而言,安全防护体系还未健全。”商汤科技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研究主任胡正坤说,在智能时代把底层模型开源,不见得安全,因为在开放能力的同时,也在开放薄弱点,而薄弱点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

  亟需深度治理

  专家们对未来的人工智能长远治理做出种种设想。

  “不能把价值设计看成治理的唯一路径。”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教授王国豫认为,针对现阶段人工智能治理的局限性,可从三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充分评估数据和模型的伦理影响和风险点;二是从流程方面,不仅要考虑通用模型,还要把通用模型纳入到社会生态系统、社会政治经济系统来考虑;三是探索伦理方法,充分探索“价值敏感设计”“负责任创新”等伦理方法在通用模型语境下的可行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科技哲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段伟文表示,需要警惕机器对人类思维的驯化。比如,有的人不擅社交,可能用人工智能生成对话的方式帮他社交聊天,这样的对话机制会反过来驯化人类。他建议加强人类和人工智能的交互和沟通,不仅要了解人类怎么去修机器,也要研究机器如何影响人类。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毅期待构建人工智能的道德直觉,“为机器人立心、为人工智能立心”是重要的长远工作目标。“强化学习的奖惩只是加加减减,它不是真正对道德的理解,除非人工智能实现基于自我的道德直觉。缺乏自我的人工智能无法拥有真正的道德直觉,做真正的道德决策。我们在做一个基于类脑的脉冲神经网络构建创生的人工智能引擎,希望让它像儿童一样去学习,获得自我感知。”曾毅说。

  “从要求人工智能大模型合乎伦理,到真正构建有道德的人工智能。”曾毅表示,未来通用人工智能和超级智能的伦理安全问题,要从现在就开始关注和准备。

●2023-05-25 智慧杆塔“加速跑”,数字生活新场景渐近(北京商报)

●2023-05-25 上海深入推进5G全连接工厂建设(中国新闻网)

●2023-05-25 华微电子弯道超车芯片领域 积极布局第三代半导体发展(东方网)

●2023-05-25 绍兴“芯”高地(中国经济时报)

●2023-05-25 超高清视频产业开启显示新“视界”(经济参考报)

●2023-05-24 TrendForce:今年新款耳机的出货量将低于10万台(新浪财经)

●2023-05-24 工信部:1-4月份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数达6.34亿户(中国经济网)

●2023-05-24 Canalys:一季度中国个人电脑出货量下降24% 平板电脑增长38%(中国证券网)

●2023-05-24 报告:一季度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24%(新浪财经)

●2023-05-24 5月下旬 电视各尺寸面板价格进一步调整(广州日报)

●2023-05-23 云服务厂商掀起降价潮!京东云承诺“买贵必赔”,谁是赢家?(金融投资报)

●2023-05-23 工业和信息化部:截至4月末5G基站总数达273.3万个(中国证券网)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gmail.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3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