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07 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权明年开放(证券时报)
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权明年开放
国家统一配置原油资源和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集中批发成品油的格局即将被打破。商务部昨日正式出台了《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和《原油市场管理办法》。根据两个办法,我国自2007年1月1日起,将开始对外开放国内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权。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崇泉称,办法允许具备条件的企业在我国从事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我国石油市场将逐步形成国有大型石油公司、跨国石油公司和社会经营单位共同参与竞争的格局。
《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规定,申请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的企业,应当具有中国企业法人资格,且注册资本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拥有库容不低于10000立方米的成品油油库以及具有自己长期、稳定的成品油供应渠道。
这一进入门槛比此前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所设条件大大降低。商务部早先确定的条件是,设立成品油批发企业必须拥有30座自备或者控股加油站。如果按照这一条件,大部分民营油企将不可能获得成品油批发牌照。据了解,这一限制性规定,遭到了民营石油企业和商会的极力反对。
不过,仍有许多民营油企对最终确定的办法不满,原因是在取消数量这一门槛的同时,油库容积和注册资金则由4000立方米和1000万元人民币分别提高到目前的10000立方米和3000万元人民币。
但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们认为,进入门槛抬高一点合情合理。中国能源网信息总监韩晓平说,石油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批发市场放开后,参与到这个市场竞争中的将都是国际上的优势企业,民营企业很难是其对手,抬高门槛,强调的就是参与企业的竞争力。同时,门槛高了,行业秩序也将得到规范。
银河证券石油行业分析师李国洪说,办法的本意就在于限制中小民营企业,由于石油行业多年受垄断经营和兼并的影响,存活下来的中小企业已经微乎其微。
在成品油批发市场即将全面开放的情况下,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稍显缓慢。此前一直有专家认为,在成品油批发市场全面开放之前,我国应当进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否则国内国际原油价格的差异和国内原油价格调整的滞后性必将引起大规模的投机行为,导致国内石油资源的流失。
但韩晓平对此认为,目前还没有必要担心这个问题,办法对外资进入设立的门槛相当严格,并且外资在短时间内无法建立完整的配送、储备体系。相反,如果进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在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后再开放市场,可能反倒会刺激外资的加速涌入,而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自己的石油企业。(证券时报)
●2006-12-01 国内新一轮炼油能力扩张将提速(化工在线周刊)
国内新一轮炼油能力扩张将提速
原油价格目前震荡向下,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原油采购成本回落到50-55美元/桶的理想区间,国内目前新一轮炼油能力扩张也将提速。
根据发改委公布的炼油中长期规划,2010年炼油工业新增原油加工能力9000多万吨,同时淘汰低效炼油能力约2000万吨。
中石油专家指出,按目前国家新建和改扩建的计划看,保守估计2010年中国国内总炼油能力将达到4亿吨左右,比目前增长1亿吨以上。国内市场日益旺盛的需求以及成品油市场放开的预期,让中国的石油公司保持超过预期的炼油扩张势头。
业内人士认为,规划中的炼油能力增加还是满足不了成品油消费市场增长的需求。由于目前炼油装置平均开工负荷已经达到90%,而根据国家规划,炼油装置开工负荷在今后五年要进一步提高,以补充供应的不足。
炼油中长期规划指出,炼油装置平均开工负荷要比2005年提高5个百分点,适当留有余量,以保持生产灵活性和安全性。2010---2020年,炼油装置平均负荷维持在90%-95%。
业内人士指出,只有炼油装置保持稳定性才可以实现生产的灵活性和安全性,不然,以国内目前炼油装置的状况95%的平均开工负荷已经过高。
业内人士认为,新建的炼油装置稳定性高,这就给新增的炼油能力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中石化和中石油则是国内新建和改扩建炼油厂的主力军,建设大型炼油化工基地和接近发达的消费市场成为两大石油公司的炼油战略的取向,油源+炼厂的模式也成为两大公司选择合资伙伴的一个标准。 据调查,在需求增加以及炼油能力扩张的市场中,小炼油厂也保持扩张的态势。政策规定的在2010年前,通过关、停、并、转淘汰低效炼油能力2000万吨的目标是否能实现有待观察。(化工在线周刊)
●2006-11-24 2007年中国经济稳步上扬 石化业受惠(东方早报)
2007年中国经济稳步上扬 石化业受惠
2006年油价高位运行,油气勘探和开采盈利丰厚,炼油业务全行业亏损,化工业务盈利一般。展望崭新的2007年,中国经济将稳步上扬,中投证券行业分析师傅惟寿表示,石油化工行业将跟随2007中国经济一起成长,建议战略性建仓,投资者可关注具有私有化、卖壳或重组题材的行业内上市公司。
世界银行11月中旬最新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指出,中国宏观经济前景依然有利于经济增长。尽管世界经济仍存在一些风险,但软着陆的前景继续看好。中国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来应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温和放缓,全球增长放缓将促使中国整体经济活动降温,并减少经常账户盈余。
傅惟寿预计,2007年国际油价仍将保持强势,2007年西德州轻原油(WTI)期货价格将围绕65美元/桶宽幅波动。如果出现突发性冲击,国际油价完全有可能再次冲击2006年内的高点。这样一来,中国石化(8.02,-0.03,-0.37%)以及海油工程(24.13,-0.07,-0.29%)类企业必然受益。
总观全行业,傅惟寿看好石油化工行业,但对于石油化工行业内各子行业并非全部看好,他仅看好油气开采、炼油、成品油销售这三个子行业,并维持对化工子行业中性的评级。
经统计测算,傅惟寿认为,中国2007年石油化工行业原油产量增幅将保持2006年的水平,天然气产量超过2006年;原油加工量保持增长,炼油毛利有所改善,成品油批零价差趋于正常;石油化工行业内的竞争将加剧。(东方早报)
●2006-11-24 预计国内成品油供应形势将继续好转(新华网)
预计国内成品油供应形势将继续好转
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专家预测,接下来的两三个月国内原油供应和原油加工将保持较高水平,成品油供应形势将继续好转。
受国内石油资源限制,国内原油产量增速仍不会太高,估计同比增速在2%以下。因国际油价下跌,成品油生产利润有所提高,加上国内汽柴油等主要油品库存不高,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国内原油加工量将较高,估计月均在2500万吨以上,同比有所增长。在国际原油价格下降,国内原油加工量较高等因素影响下,接下来的几个月原油进口量和净进口量将会较高,估计月均原油进口量在1100万吨以上。
因国际油价下跌,成品油生产利润将有所提高,成品油产量将有所增加,同时石油经营商囤油的风险也在加大;成品油进口将因国际油价下跌,进口商进口利润上升而有所增长,而出口将继续受配额限制和出口退税等政策的改变而增长有限,国内成品油供应形势将继续好转。(新华网)
●2006-11-20 原油采购价格进入50-55美元区间 炼油板块开始盈利(中国证券报)
原油采购价格进入50-55美元区间 炼油板块开始盈利
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16日每桶下跌2.50美元,收于56.26美元,为去年11月份以来的最低收盘价。受此消息影响,中国石化(600028)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这家以加工进口原油为主的亚洲最大炼油厂的股价上周五上涨6.1%,收盘于每股7.3元。
其他拥有炼油资产的S上石化(600688)和S石炼化(000783)也分别有3.1%和1.6%的涨幅。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炼油厂的石油采购成本价格和目前国际原油期货的新低价格,差不多有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滞后,成本下降将在明年1月份体现出来。
炼油的暖冬
炼油厂相关人士和石化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保守估计,国内的炼油板块已经开始盈利。
一位石化分析师认为,中国石化已经开始盈利,第四季度炼油平均毛利润将达到3美元/桶以上。由于目前炼油现金加工成本大约在2美元/桶,所以第四季度可以盈利,而且11月份和12月份的毛利水平将大大超过10月份。
中国石化高层此前透露该公司炼油毛利润10月份转亏为盈,平均毛利润为0.62美元/桶,但减去加工成本后还在亏损。
这位分析师估计,受到炼油板块复苏的影响,中国石化第四季度每股大约有2角钱的收益。
S上石化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原料成本占公司总成本的70%,所以原油价格的下降对公司是利好,公司先前库存的高价原油已经基本“消化”完,公司的炼油部分开始盈利,但具体多少还不好说。
S石炼化董秘滕峰阁说,虽然国际原油价格回落,但公司目前只维持70%的加工负荷率。原油加工量上不来,明年进入盈利,他说。
滕峰阁解释说,55美元/桶的成本是该公司的临界点,同时俄罗斯原油供应商尤科斯石油公司破产,公司全年加工原油量预计减少近40万吨,而目前尚无调配方案。
业内人士认为,以原油加工为主业的S石炼化和S上石化的股价上涨幅度并没有超过上下游一体化的中国石化,部分原因是因为此前重组的预期已经抬高了两只股票的价格。
价格之辩
业内人士认为,炼油板块已经走出长期价格倒挂困局,如果下游的成品油价格保持稳定,加上今年的原油成本已经锁定,年底的盈利只是多少的事情。
乐观人士认为,炼油板块在11月份和12月份有可能达到今年单月盈利的最好水平。
由于中国主要成品油的出厂价格在5月份以来保持不变,汽油的税前价格是4400元/吨,柴油的税前价也接近4000元/吨,业内人士估计,以目前大约55美元/桶的采购成本来计算,算上其他成品油的成本和收益,每加工1吨原油就有250-300元的利润。
海关数据显示,8月份是中国进口原油成本最高的月份,进口平均到岸价在8月份历史性地突破每吨500美元,达到516.59美元,或者换算成70.45美元/桶(1吨=7.33桶)。9月份进口平均到岸价略微回调到69美元/桶。
业内人士估计,中国第四季度的进口平均到岸价将在55-60美元/桶之间。
由于国际期货价格进一步下滑,明年初炼油厂的采购成本稳稳落入50-55美元/桶的区间。
上海石化人士评价说,这个区间是个“理想”的区间,一方面炼厂可以盈利,另一方面国内可以启动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使成品油价格和国际接轨。
但这位人士指出,对于一个原油加工厂来说,原油价格太低也不理想,因为那就意味着市场的需求不太好。事实上,除了汽油和柴油的价格保持不变外,目前该公司生产的化工产品的价格已经随着油价的下降也在下滑。
原油价格自9月份下降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以及下调成品油价格的呼声随之起来,但目前还没有任何新的改革措施出台,成品油价格也保持半年没有变化。(中国证券报)
●2006-11-10 成品油定价机制正在陷入困局(上海证券报)
成品油定价机制正在陷入困局
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署11月6日公布的报告显示,上周美国普通无铅汽油全国平均价格为每加仑2.20美元,去掉燃油税,相当于约每升0.58美元,为美国今年以来最低水平。而北京目前93号汽油价格为5.09元/升,折合0.62美元/升。美国成品油零售价格已经低于国内成品油价格。
其实,上述对比还缺少一个因素,即资源税因素。石油资源属于国家和全体公民所有,开采要征税,但是,我国的资源税非常低,自2005年7月1日起,原油、天然气资源税标准略有上升,石油每吨最高也才30元,而国外即使德国、法国这样税率低的国家,原油资源税也为中国的34倍,美国就更不用说了。因而,如果算上这个因素,中国的油价可能比美国还要高。
也正因为这些因素,公众对国际油价大跌而国内油价“纹丝不动”的现状心存不满,要求油价下跌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似乎已经陷入一个难以走出的困局:下调油价,与石油相关的利益集团不干;维持现状,公众不干,因为在此前,发改委已经连续几次打着与国际油价接轨的旗号上调油价。国际油价上涨,我们跟涨,国际油价下跌,我们不跟,让公众接受这一点,无论如何都是困难的。如今,有关部门面临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现在美国油价都已经低于国内油价了,继续拖下去不调价,公众是否有足够的耐心?
近日,有关专家对油价的表态颇令人玩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查道炯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表示:要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国内油价根本没必要下调。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周大地则认为,国际油价一直保持在每桶58-59美元的水平,在这个水平线上,国内油价显然不会下调,再低才有可能下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认为,按照政府目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国内油价下调的可能性不大。
这里面透露出的信息是,国内油价仍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维持现状,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在事实上已经陷于一种困局。既然有关部门并没有与国际接轨的计划,当初上调油价的时候,何必打出与国际接轨的旗号?国内成品油的定价机制本身就决定了,与国际油价是很难接轨的。
在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的时候,有关部门发明出一种成本加利润的定价机制,即在原油及炼油成本基础上加适当利润,从而形成新的成品油价格。但是,炼油成本如何核定?“适当”利润到底是多少?都有着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举个简单的例子,中石油现有员工41.7万人,而全球最大的英国石油公司员工只有10.3万人———其2004年销售量是中石油4.2倍;全球第二大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员工只有8.59万人———销售额是中石油的4倍。相比而言,国内油企业的成本肯定要高于国际石油巨头,以成本加利润的定价机制来核定国内油价,油价自然降不下来。
与国际接轨,我们根本不知道“轨”在哪里;成本加利润的定价机制,我们既无法核定成本,也无法确切知道利润加到多少才算“适当”,国内油价因此陷入了一场困局。有关部门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上海证券报)
●2006-11-08 原油价格回落 炼油板块复苏(中国证券报)
原油价格回落 炼油板块复苏
三季报显示,炼油行业继续全行业亏损,但亏损额小于此前市场预期,我们预计该行业四季度将开始复苏;而化纤行业反弹已很显著,预计四季度将继续增长。
炼油板块将开始复苏
在从采油到炼油、再到石化产品与化纤的链条中,炼油仍然是承担政策性亏损的环节。8月底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从78美元/桶的价格迅速滑落,三季度炼油板块的亏损小于预期。以中石化为例,今年三季度炼油板块亏损111.2亿元,同期勘探及开发板块盈利209.02亿元,完全覆盖了炼油业务的亏损。根据聚源行业分类(下同)对石油加工子行业的统计,除中石化之外的11家公司今年一至三季度共亏损15.58亿元,同比下降292.44%;实现主营收入566亿元,同比增长17%。
展望四季度,炼油行业将开始复苏。十月份以后,原油价格继续下降,并一度跌破58美元/桶的欧佩克心理价位。20日欧佩克宣布减产100万桶/日,同时受到美国库存数据下降以及对寒冷天气的担忧心理的共同作用,原油价格止住继续下跌趋势,在60美元/桶上下震荡。目前来看,伊朗核危机恶化到发生战争从而中断原油供应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欧佩克的减产并不能改变原油价格中期下滑的趋势。人民币升值也降低了国内炼厂的采购成本。
由于国内炼油厂商已经承担了一年多的政策性亏损,按照2003年制定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国家发改委近期不可能大幅下调成品油价格。我们估计发改委年内象征性地下调汽柴油100到200元/吨的可能性较大,这种调整对炼油而言较为温和。如果发改委出台“成本+利润”的新定价机制,炼油行业的利润增长将更加可靠。(中国证券报)
●2006-10-31 石化行业12项关键技术获扶持(中国化工报)
石化行业12项关键技术获扶持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陆续发布,到27日为止,在发布的百余个获得支持的项目中共有12个石油和化工领域的项目。这些项目的入选将大大提升我国石油和化工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据记者了解,这些项目包括复杂油气田高效开发技术研究、非石油路线制备大宗化学品关键技术开发、危险化学品事故监控与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新型高效肥料创制、农药创制工程、全氟离子膜工程技术研究、卤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远洋船舶压载水净化和水上溢油应急处理关键技术研究、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成套技术研究和示范、多晶硅材料产业关键技术开发、含有毒有害元素材料的替代技术、纳米研究等。
据有关人士介绍,此次获国家扶持的石油和化工项目均是对提高行业整体创新水平有重要作用的技术。例如,由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申报的非石油路线制备大宗化学品关键技术开发课题,安排了天然气或煤层气制乙炔、丙烯酸中试及成套工艺技术开发、低浓度乙醇制乙烯工艺技术开发等5个课题,将通过开发若干非石油路线合成大宗化学品大型化工程技术、中试研究,进行新技术的探索研究,最终形成约50项发明专利和专有技术,主要研究成果将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农药创制工程总体目标是在新农药创制研究及产业化方面,完成10个创制品种的产业化开发,其中3个成为国内主导农药品种;发现一批处于不同阶段的高活性化合物,其中有5个以上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并获得登记。针对我国化肥肥效不高、高品位磷钾矿资源不足、有机肥污染超标等重大问题,新型高效肥料创制项目将围绕制约我国肥料资源高效利用的关键问题,如氮、磷肥高效调节技术,控释包膜技术,复合(混)肥养分高效优化技术,非水溶性钾矿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无害化有机肥的快速生产技术等展开研究。
据悉,此前财政部、科技部印发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规范和加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的管理,确保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做到专款专用。(中国化工报)
●2006-10-24 今年暂不放开成品油定价(证券时报)
今年暂不放开成品油定价
国家能源办副主任徐锭明昨日表示,成品油的定价是一个复杂的机制,涉及到各方面的问题,今年年底暂时不会放开成品油定价。他是在昨日举行的中国油气投资论坛会后作上述表述的。
按照WTO承诺,中国将在今年年底放开成品油的批发和零售市场,考虑到市场放开后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问题,国家也一直在研究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此前也有专家表示,成品油的定价机制应该能够均衡各方利益,既保障国内炼油企业不再亏损,同时还要兼顾消费者利益。
徐锭明表示,由于能源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国家现在还在征求国内外专家的意见,预计《能源法》在2007年之前还不会出台。
对于中国的石油替代能源的发展,徐锭明认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有关煤基燃料的发展问题,他说,国内专家现在对发展煤基燃料还存在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应当发展煤基液体燃料,另一种认为应当发展煤基醇醚燃料,只有等到专家组所做报告出来以后经国务院批准,才能最后确定煤基燃料的发展方向,进而最后确立是以煤基燃料还是生物能源作为国家能源发展的战略方向。(证券时报)
●2006-10-19 石化产品价格将小幅回落(中国证券报)
石化产品价格将小幅回落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张学武最新完成的报告预计,第四季度我国石化产品价格整体将呈小幅回落态势,但总体仍会高位运行。
数据显示,三季度,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酯切片、顺丁橡胶平均价格分别为13137元/吨、12675元/吨、7407元/吨、11506元/吨、17289元/吨,与二季度相比分别上涨8.59%、8.82%、4.93%、7.67%、5.89%,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13.55%、14.29%、-1.56%、6.02%、17.03%。这五种石化产品综合平均价格为12403元/吨,与二季度相比上涨7.26%,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1.12%。
报告分析,需求旺盛是石化产品能够持续高位运行的基本原因。
今年以来,虽然石化产品价格达到历史高位,但由于下游企业经营情况良好,利润水平相对较高,对石化产品的高价格承受能力比较强,所以石化产品需求仍比较旺盛。同时,下游行业投资增长快,产能迅速扩张,也增加了石化产品的需求。
报告预计,四季度石化产品价格将整体呈小幅回落态势。
一是国际油价回落对石化产品价格会有较大影响。四季度,受美国等主要石油消费国需求增长减缓、石油供给能力不断增长以及一些投机基金从石油期货市场退出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油价可能会继续有所回落,这将对未来石化产品价格变化产生重要作用。
二是石化产品价格长期高位运行给下游产品产生巨大成本压力。今年以来,在石化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同时,部分下游产品价格涨幅相对较小。如高压聚乙烯棚膜三季度全国平均价格为13.23元/公斤,同比上涨3.2%,其价格涨幅低于同期聚乙烯价格涨幅约5个百分点。这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下游一些中小企业对石化产品的需求,从而影响相关石化产品的价格。
三是出口政策变化对下游行业的影响也会波及到石化产品市场。9月15日,有关部门将部分塑料商品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11%。短期内这会对部分中小塑料加工企业产生一定影响,并进而作用于石化产品的需求。
但报告认为,由于市场情况依然较好,石化产品价格仍会继续高位运行。
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产品结构不断改善会对石化产品价格形成一定支撑作用。同时,我国企业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结构不断改善,也有利于未来石化产品价格的稳定。(中国证券报)
●2006-10-18 炼化一体化是我国炼油和乙烯中长期规划的精髓(中油网)
炼化一体化是我国炼油和乙烯中长期规划的精髓
发展改革委公布了炼油和乙烯中长期规划的细则。这两项产业政策事实上是把目前所执行的政策落实到文字并进一步系统化了,而炼化一体是两项相关产业政策的精髓。
在乙烯中长期规划中明确规定:新建乙烯项目原则上要依托现有大型炼油企业,实行炼油化工一体化。同时在炼油中长期规划中现有炼油企业改扩建及新建炼油项目,要尽量实现炼油化工一体化。
两项产业均实行准入制度,提高各自行业的门槛,而炼化一体将设置双重门槛。
可以预测,炼化一体两项产业政策的颁布将使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外资企业将继续在我国炼油和乙烯产业发展中分得一杯羹,而其他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双重门槛前将很难介入。
从投资角度出发,两项产业的门槛分别是新建乙烯项目单线规模达到80万吨级以上、乙烯下游石化装置具有世界级经济规模、新建炼油项目单线规模达到800万吨级以上。以目前刚刚投产的中海壳牌80万吨乙烯为例,总投资额达43亿美元,而将与之一体化的中海油1000万吨/年惠州炼油项目投资也将在200亿人民币左右。
所以,如此规模的炼化一体投资额在至少四五百亿元以上,这对于资金充足和融资能力强的三大石油公司和外资企业自然不在话下,但对于民营企业无疑是个天价。
从融资角度出发,两项产业政策同时规定项目投资方必须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现有企业净资产必须超过项目出资额度,资产负债率不得高于60%。新建项目资本金必须达到1/3以上,现有企业改扩建项目资本金必须达到40%以上。
如此以来,高比例的借贷融资渠道已经走不通。事实上,不仅是民营企业,而且地方政府也是被限制的对象。
“八五”期间,地方政府为主的建设小乙烯热潮就是以高比例银行融资为特征,但90%以上的高负债率使项目在开工之日就开始亏损,问题直到将近十年后债转股,并进行产业重组后才得以解决。
除了投融资的门槛设置,两项产业政策显著特点是同时表达了对原料供应瓶颈的担忧。这将使有原料供应能力的外方在今后中外合资项目中脱颖而出。
产业政策明确将继续支持外资企业参与其中,但外方必须拥有先进技术或原料供应能力。由于国内炼油和乙烯工业在技术方面有所发展,国产化趋势明显,外方在原料供应方面的能力将得到更多的重视。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虽然乙烯产业政策提到要积极引导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资金投向,促进乙烯工业多种所有制产业格局的建立,但如何落实有待观察。(中油网)
●2006-10-16 成品油定价“原油成本法”获原则通过 实现双赢(广州日报)
成品油定价“原油成本法”获原则通过 实现双赢
广东省内最大规模的炼油厂之一广州石化负责人昨天向本报记者透露,事关成品油价的“原油成本法”已经获得国家有关部门原则通过,成品油定价机制将出现重要变数。
此前,中石化高层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油价改革可引入“原油成本法”,即在原油及炼油成本基础上加适当利润从而形成新的成品油价格。据中石化高层表示,“原油成本法”可实现双赢,一方面可使国内炼油板块不亏损,另一方面可保障消费者不会成为国际成品油高价转嫁的对象,不过该方法一经披露曾经引发多方争议。
意在兼顾多方利益
其实早在今年3月,国家石油综合配套调价方案里已提及“原油成本法”,据记者了解,按照当时的思路,国家有关部门设想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方案重点就是解决炼油行业的长期亏损问题,同时给予弱势群体和公益行业一定的政府补贴,而对石油生产企业即石油上游行业征收“暴利税”。
广东油气商会的专家解释说,“原油成本法”如何计算,目前还没有正式文件出台,但预计大方向应是规定出一定的国际原油价格区间。比如按照今年3月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初步方案,当国际油价在18至50美元之间,国内油价将保持一定的利润率,如果在55美元和65美元之间,国内油价调整时将不加利润率。这样,可在国际油价高企时相应降低国内油价调价幅度,使消费者的利益得到一定的保障。
利润率多少成焦点
原油成本法具体计算方式尚未出台,但是到底能不能实现双赢,保证消费者的利益还有待观察。有关专业人士表示,原油成本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炼油企业不再大面积亏损,但随着炼油成本加入国内油价,国内油价上调的空间似乎更大了。当然,这位人士也表示,如果国际油价高位运行,原油成本法确实可以减轻消费者的压力。
此外,随着原油成本法的提出,有关专业人士表示,利润到底多少才算合理需要严谨的计算,此外,合理的利润率是否会进一步助长垄断企业的垄断性呢,毕竟现在三大石油巨头都已经走向市场化了。
还有一个大背景是,今年年底,中国将放开成品油批发市场,进口成品油将进入传统的炼油市场,进口成品油价格将完全由市场说了算,这将直接冲击目前的炼油板块,进而影响到终端的零售价格。(广州日报)
●2006-10-08 石化行业利润逼近3000亿(上海证券报)
石化行业利润逼近3000亿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前8个月,中国原油产量近达12293万吨,进口原油9580万吨,中国石化行业实现利润近3000亿元人民币,增幅两成多。
数据显示,国际原油价格高位攀升,8月份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74.6美元/桶,比上月上涨0.9美元/桶,同比上涨12.1美元/桶,涨幅分别为1.3%和19.4%。1至8月,全国原油产量12293万吨,增长1.8%;进口原油9580万吨,增长15.3%;原油加工量19915万吨,增长5.7%。主要化工产品中,烧碱、纯碱产量分别增长19.4%和11.4%,化肥、农药产量分别增长12.6%和21.5%。前8个月石化行业实现利润2969亿元,增长22.5%。其中,化工行业利润673亿元,增长16.9%。
9月份以来,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国外成品油价格出现下跌,国内外成品油价差大幅缩小,以进口完税价和国内零售中准价比较,汽油、柴油和石脑油价差分别为-516元/吨、71元/吨、-879元/吨,有研究机构认为国内成品油价格面临下调压力和机制接轨契机。(上海证券报)
●2006-09-20 统计显示部分石化产品价格再创新高(中国化工报)
统计显示部分石化产品价格再创新高
受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的影响,8月份国内石化产品价格继续小幅上涨,部分达到近年来最高价位。预计随着国际油价回落以及经济增速趋稳,今后一段时间石化产品价格将趋于稳定,部分产品可能出现小幅回落。
据统计,8月份国内主要石化产品综合平均价格为12462元/吨,环比上涨2.77%,同比上涨10.98%。分品种看,8月份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酯切片价格环比涨幅较大,顺丁胶价格环比小幅下降;分地区看,华东和中南地区石化产品价格涨幅相对较大,东北、西南地区价格涨幅相对较小。
影响国内石化产品价格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一是国际油价上涨。8月上旬,受大西洋飓风可能影响墨西哥湾海上石油生产,美国原油库存下降,以及BP公司在美国的油田管道泄漏导致减产的影响,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纽约WTI原油现货价格8月7日达到每桶77.05美元的历史最高价。8月上旬,WTI原油平均现货价格达到每桶75.66美元,环比上涨1.68%,同比上涨21.06%。8月中下旬,油价虽然开始回落,但仍处于历史高位。
二是良好的国内经济形势的支撑。进入下半年,国内经济发展趋势仍然良好,各类工业品需求比较旺盛,价格水平也保持稳中略升。同时,部分石化企业停工检修,产量减少,也导致石化产品价格保持稳中略升的态势。
三是天然胶价格大幅下降,带动顺丁胶价格有所回落。7月中下旬以来,东南亚地区进入产胶旺季,国际市场天然胶供应量大幅增长,加之前期价格涨幅过快,国际、国内天然胶价格出现明显下降。其中,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胶8月份期货价格与环比下降7.31%,现货价格环比下降4.66%。受天然胶价格下降的影响,国内合成顺丁胶价格有所回落。
由于世界经济整体增速将趋缓,石油价格正逐步回落,石化产品需求增长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因此预计后期石化产品市场将趋于稳定,部分产品价格可能会有所回落。(中国化工报)
●2006-09-13 部分石化产品价格小幅回落(中国证券报)
部分石化产品价格小幅回落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张学武最新完成的报告预计,今后一段时期,随着国际油价回落及经济增长速度趋稳,石化产品价格将趋于稳定,部分产品价格可能出现小幅回落。
根据该中心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石化产品市场的监测,8月份主要石化产品综合平均价格为12462元/吨,与上月相比上涨2.77%,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0.98%。
分品种来看,8月份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酯切片价格环比涨幅较大,而顺丁橡胶受天然橡胶价格下降影响,环比价格出现小幅下降。其中,聚乙烯8月份平均价格为13250元/吨,与上月相比上涨3.34%,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4.20%;聚丙烯平均价格为12812元/吨,与上月相比上涨5.52%,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4.70%;聚氯乙烯平均价格为7407元/吨,与上月相比上涨3.05%,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69%;聚酯切片平均价格为11575元/吨,与上月相比上涨4.33%,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5.79%;顺丁橡胶平均价格为17268元/吨,与上月相比下降0.68%,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5.88%。
张学武分析,良好的国内经济形势为石化产品价格高位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而8月份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整体高位运行是石化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同时部分石化企业停工检修,产量下降,也是影响因素。另外,天然橡胶价格大幅下降带动了顺丁橡胶价格的回落。
张学武认为,由于世界经济整体增长速度趋缓,石油价格可能会继续回落,石化产品需求增长也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因此预计后期石化产品价格将趋于稳定,部分产品价格可能会有所回落。
一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有进一步放缓的可能,石化产品需求增长将受到抑制。美国二季度GDP已从一季度的5.6%下降至2.9%。
二是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回落也会对石化产品价格产生较大影响。虽然伊朗核问题会对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继续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但短期内不会使油价出现大幅上涨。
不过,张学武也认为,由于石化产品是利用短缺资源生产的初级产品,应用领域广,需求量大,因此后期即使价格出现回落,降幅也不会太大。(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