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深耕石英晶振,稳步成长。公司是专业从事石英晶振及封装材料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企业,深耕石英晶振行业近20 年,公司产品主要分为石英晶振和封装材料两类。2016-2021 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CAGR 分别为 1.93%、37.70%。2021 公司营收为4.75 亿,同比增长47.41%,归母净利润6,549.8 万元,同比增长110.12%,主要原因系公司扩大产能且拓展下游客户,产销同增。2022 年一季度,公司成长性仍强,营收同比增长23.9%,净利润同比增长34.2%。
需求增长+国产替代下带来国产晶振厂商机遇。根据CS&A 的统计数据,2020 年全球晶振市场规模达34.46 亿美元。我们预测到2025 年市场规模378.36 亿元,2020-2025CAGR11.05%,其中5G 基建、汽车、可穿戴设备增速最快。
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发展将为行业带来重大市场机遇,以5G 手机为例, 5G商用将带动新一波换机需求,且随着单个手机搭载的模块增加,所配置的石英晶体元器件数量和价值将不断提升。若按3G/4G/5G 手机分别每部2/5/8 只晶振测算,2025 年4G、5G 手机带来的石英晶振年市场需求将分别达24.6 亿只、91.9 亿只,按1 元/只保守估算市场规模116.58 亿元,2020-2025 年CAGR10.63%。
汽车电子电动化带来晶振需求上升。根据TXC 数据,晶振单车使用量将从传统汽车的30 颗,到装配电子系统的燃油车60-100 颗,进一步提升至电动车的100-150 颗。我们参照Evtank 对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预测,及GGII 预测2025 年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将提升至20%以上,估算预计2025 年车规级晶振市场规模将达122.08 亿元,2020-2025 年CAGR 为14.18%。
国产替代加速。受日企产能转移与转向更高附加值产品策略的影响,石英晶振元器件出现产能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根据日本水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0-2017 年日本企业的市场份额下滑约11.1%,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分别上升约6.0%和6.1%。贸易摩擦大背景下,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性提升,国内通讯技术企业、车企等开始转向国内厂商采购,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积累核心技术,建立优质客户矩阵。1)截至2021 年12 月31 日,公司已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0 项、实用新型专利35 项、软件著作权6 项,超薄型SMD 石英晶体谐振器产品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2)公司封装材料在国内市占率超40%,封装材料为石英晶振的上游材料,具备纵向一体化优势,且与基座供应商三环集团建立了长期合作。3)公司建立了优质且可持续的客户矩阵,进行存量客户深耕与新客户储备,并通过了海思、紫光展锐、联发科等芯片厂商的方案设计与应用。公司抓紧疫情背景下国产替代加速机遇,及时填补相关下游企业采购需求,开发了如网通行业龙头普联技术有限公司等客户。
扩产增量,研发提质两翼成长。1)募投翻倍扩产。公司融资了1.97 亿元,进行年产10 亿只超小型、高精度SMD 石英晶体谐振器项目建设,预计在2024 年上半年完全达产,公司产能接近翻倍增长,2022 年下半年将形成部分产能。2)产品结构优化。公司在募投项目中对SMD2016 型号产品进行了5 亿只的产能布局,占一半产能,且对典型的小尺寸产品SMD1612 设置了5000 万只产能,向小型化产品进行产能倾斜。3)公司在研项目带来市场空间与技术壁垒,公司热敏晶体研发已完成,尚未规模化生产;音叉晶振已具备产业化能力;温补晶振振荡器、晶片正在研发中。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 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76/7.28/9.04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1/1.06/1.38 亿元,2021-2024 年归母净利润CAGR 为28.53%,以当前总股本0.55 亿股计算的摊薄EPS 为1.48/1.94/2.53 元。公司当前股价对2022-2024 年预测EPS 的PE 倍数分别为16/13/10 倍,参考可比公司估值,并考虑行业长期景气带来的持续成长性,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1、产能释放进度低于预期的风险。2、新产品开发的风险。3、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4、测算市场空间的误差风险。5、研报使用的信息存在更新不及时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