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公司为国内硅烷气细分行业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在生产规模、技术工艺及质量稳定性等方面在行业内具备较为明显的优势,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公司产品应用广泛,下游行业包括光伏、显示面板及半导体行业,积累了TCL 华星、隆基股份、惠科电子、京东方、爱旭股份、中润光能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的客户,并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随着光伏技术升级与产量的持续增长,硅基负极材料应用提升,硅烷气空间广阔。公司当前产能6100 吨,在建3500 吨,产能持续扩张,成长可期。
事件
公司发布2024 年一季报
2024 年一季度,公司营收为2.10 亿元,同比-19.58%,归母净利为4679 万元,同比-18.88%,扣非归母净利为4588 万元,同比-19.38%。
简评
硅烷价格有所下滑,业绩短期承压
2024 年一季度,公司营收为2.10 亿元,同比-19.58%,归母净利为4679 万元,同比-18.88%,扣非归母净利为4587.61 万元,同比-19.38%。毛利率为35.04%,同比-0.08pct,净利率为22.29%,同比+0.20pct。受硅烷气、氢气价格下跌等影响,公司营收、盈利有所下滑。
硅烷气应用多点开花,公司产能持续扩张
目前,电子级硅烷气广泛应用于光伏、显示面板、半导体等领域。
光伏领域,2023 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541.16GW,同比增长57.48%,2024 年1-3 月产量125.88GW,同比增长19.59%。同时转换效率更高的N型电池逐步取代P 型电池成为行业主流技术路线,据公司公告,目前P 型每GW 约使用硅烷16 吨;N 型电池中,TOPCon 每GW 约使用硅烷24 吨,在P 型基础上约提升50%的用量,随着光伏技术升级与产量的持续增长,硅烷气需求旺盛。
此外,近年来,硅烷气的新型应用领域不断的涌现,尤其是硅基负极材料行业。硅基负极材料具有理论容量高、首次充放效率高、工艺成本低等优势,是下一代负极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公 司与硅基负极材料的行业领先企业天目先导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拟为其长期供应硅烷产品。目前公司硅烷气设计产能6100 吨,并规划四期3500 吨项目,达产后产能将达到9600 吨产能。
多晶硅验证顺利,打破国外垄断
2022 年11 月15 日,公司500 吨/年半导体硅材料募投项目开始系统投料生产,该项目预计年产区熔级多晶硅300 吨,电子级多晶硅200 吨。电子级多晶硅是生产芯片的关键原材料,区熔级多晶硅是电子级多晶硅的高端产品,主要用于制造IGBT、高压整流器、高压晶体管等高压大功率半导体器件。2023 年公司电子级(区熔级)多晶硅项目上半年和相关的下游客户也做了接洽和认证,目前直径为130 毫米的区熔硅料已经获得下游企业的初步认可,正在积极测试直径150 毫米的产品,同时正在推进IATF16949 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多晶硅产品可扩大公司产业规模,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2、2.92、3.39 亿元,EPS 分别为0.57、0.69、0.80元,PE 分别为14.9X、12.3X、10.6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下滑风险(如果未来国内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加大,或下游行业的国际贸易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影响了下游行业的市场需求,将会对公司的经营情况造成不利的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若行业内中宁硅业、兴洋科技等具有相关技术和类似生产经验的企业投资或扩产导致本行业市场供给大幅增加,竞争对手之间的价格竞争将加剧);安全生产的风险(公司的产品属于危险化学品,在其研发、生产、仓储和运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技术泄密风险(虽然公司已采取多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但仍不能确保公司的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不被侵犯和泄露。若公司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知识产权及核心技术,公司的竞争优势可能会遭到削弱,并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