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智能制造,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公司成立于2002 年,于2016 年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目前所属创新层,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公司于2020 年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并于2021 年成功被评选为工信部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行业内不同客户的定制化需求,产品和服务面向智能制造、智能环保和智慧医疗三大领域。2020-2022 年,营收CAGR 达20.14%。公司在2023H1 实现营收1.58 亿元,同比增长1.84%。综合毛利率稳定,2019 年至2023H1 公司毛利率维持在25%左右。
行业看点:智能制造前景广阔,行业进入门槛较高。
1) 智能制造成为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选项。智能制造( IntelligentManufacturing,IM)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可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伴随我国工业制造水平的不断提升,智能制造成为国内制造业发展的大方向,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选项。
2) 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发展空间广阔。根据国际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 andMarkets 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1 年全球智能制造市场规模为887 亿美元,预计到2027 年将达到2,282 亿美元,预计2022 年至2027 年将以18.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根据IFR 预测,2022 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到513亿美元,2017 至2022 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4%;其中,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95 亿美元,随着机器人市场逐渐回暖,预计到2023 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477 亿美元。此外,2022 年中国全年实现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1.04%,中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未来仍有成长空间。
3) 行业存在多重壁垒,正向工艺过程智能化转型。智能制造行业进入门槛较高,进入者需要机械开发设计、智能自动化控制、网络技术和高端设备加工、装备和调试等一系列技术储备;同时,需要行业高端人才,并经过系统性的培训和长时间的从业经验,以熟悉所从事行业的制造工艺和流程;此外,因行业中产品多数为定制化非标产品,进入者需要有充裕的运营资金以保证采购和生产的正常进行。
公司看点:人才+技术+品牌强化核心竞争力。
1) 汇聚了专业领域的领军人才,公司拥有中央企业劳动模范2 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1 人,政府特贴专家12 人,中国机械总院杰出专家8 人,中国机械总院集团“百人计划”优秀青年人才8 人,正高级工程师23 人,高级工程师36 人,博士4 人,硕士83 人。
2) 拥有顶尖的研发技术能力和深度定制化服务的能力,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改办“科改示范行动”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长期致力于我国智能输送装备及其配套智能装备的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培育工作,承担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等项目30 余项,拥有发明专利43 项、实用新型专利80 项、外观专利10 项、软件著作权131 项。同时,公司通过对细分领域的技术细节、工艺流程特点和柔性程度的深入理解,以定制化的能力和整体解决方案的集成能力,满足客户定制化和智能化的升级需求。
3) 积累众多高端头部客户,行业影响力强,公司自成立至今专注于智能高端装备的研发、设计和制造,产品广泛服务于中国一汽、比亚迪、首钢集团、中国烟草等大型客户和市政及医院。公司在装备制造业,特别是在机械行业,具有很强的行业影响力和技术优势。同时,公司市场地位较高,在2020 年中国AGV 企业竞争力排行中得分排名第一。
公司估值:本次公司发行价为8 元/股,对应前四个季度的净利得到的PE-TTM 倍数为19.45,低于可比公司均值。公司将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推动了行业内企业的技术进步,为行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随着公司募投项目的逐步落地将会带来生产线布局的优化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顺应了行业趋势,有利于增强公司的市场竞 争力,助力公司长远发展。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引致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收风险;毛利率下滑的风险;技术研发风险;研究报告中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