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有所下滑,关联收入占比降低2022 年4 月27 日晚间,公司发布了《2021 年年度报告》,2021 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40 亿元,同比+9.98%;归母净利润3.46 亿元,同比-8.89%;扣非归母净利润2.60 亿元,同比-26.97%;毛利率31.81%,同比-3.23pct;净利率16.22%,同比-3.87pct;期间费用率16%,同比+4.09pct,其中管理费用率同比+2.43pct、研发费用率同比+0.94pct、销售费用率同比+0.87pct;ROE 13.87%,同比-4.79pct;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51 亿元。单看2021Q4,公司营收9.09 亿元,同比-10.68%;归母净利润1.69 亿元,同比-24.32%;毛利率27.93%、净利率18.57%。
本期内公司毛利率下滑及期间费用率上升导致了公司盈利能力降低,而本期0.86 亿元的非经常收益(税后,同比+ 1497.58%,主要为权益性投资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导致扣非后净利润降幅大于净利润降幅。分产品看,本期收入占比在5%以上的分别为单晶炉(55%)、线切设备(27%)、磨床(7%)、智能化生产线(6%),其中单晶炉毛利率41.94%,同比+3.62pct;智能化生产线毛利率22.05%,同比+2.88pct;而线切设备毛利率13.39%,同比-13.18pct;磨床毛利率32.62%,同比-7.68pct。
公司本期费用率的增加或是由于规模扩大,人员薪资及相关费用支出增加导致(公司本期人数1547 人,比去年增加约500 人)。员工快速增加体现公司对外积极开拓业务的意向,新员工有望在经过一段学习适应期后持续为公司创造利润。本期公司关联方销售金额为14.77 亿元,同比-14.09%;关联销售占比为72.42%,同比-20.29pct。关联收入比例降低减少了公司对单一客户的依赖,有助于公司提升风险抵抗能力,获取更多收入来源。
公司同日发布了《2022 年一季度报告》,2022Q1,公司实现营业收 入3.22 亿元,同比+2.89%;归母净利润0.91 亿元,同比+18.60%;扣非归母净利润0.19 亿元,同比-74.20%;毛利率29.23%,同比-8.39pct;净利率23.78%,同比+4.35pct;期间费用率26.77%,同比+9.02pct,其中研发费用率同比+3.74pct、管理费用率同比+3.64pct、销售费用率同比+1.40pct。本期公司在毛利率大幅减少、费用率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净利率上升,主要是净利润中包括有约0.7 亿元的非经常性收益(主要因公司收购上海釜川时投资成本小于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公允价值产生的收益)。
新业务拓展加速,订单数大幅提高
2021 年公司加快碳化硅、电子级银粉、蓝宝石等新产品研发,首台碳化硅长晶炉正式下线,21 年内设备样机已在客户现场取得验证;电子级银粉业务结束中试,推进相关业务进一步开展,并于21 年内取得收入。2021 年,公司主要产品新签合同26.84 亿元、年末在手订单22.00 亿元;2022Q1,公司主要产品新增合同20.26 亿元、季度末在手订单40.00 亿元左右。今年一季度,公司新增订单呈现加速态势,充足的在手订单为公司未来业绩提供了充分保障。
光伏高景气有望持续,深入布局半导体、碳化硅、蓝宝石领域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级全球发展包括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 CPIA 预计2022-2025 年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将达到232-286GW,光伏市场持续繁荣有望为公司带来持续的业绩增长。
2021 年全球硅晶圆出货量达到141.65 亿平方英寸,同比+14.17%,创历史新高。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1026 亿美元,同比+44%;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销售额296 亿美元,同比+58%。然而我国半导体设备自给率低,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替代蕴含巨大的市场空间。而碳化硅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典型代表,受新能源汽车、工业电源等应用的推动,市场规模不断增长,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规模2025 年有望达到25.6亿美元,衬底材料市场规模2024 年有望达到11 亿美元。而2025 年全球蓝宝石衬底需求量有望达到25000万片(折算为2 英寸)。公司将光伏、半导体单晶炉和晶体材料切割技术向碳化硅和蓝宝石等其他硬脆材料领域拓展,有望实现新的增长。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2-2024 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7 亿元、8.42 亿元、10.45 亿元,YOY 分别为75%、39%、24%,对应目前PE 为18X /13X /11X,推荐。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需求下滑;光伏行业遭受制裁;半导体行业政策变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