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
2023 年Q1 营业收入35.9 亿,同比-40.7%,环比-46.7%; 归母净利润1.2 亿,同比-46.2%,环比-55.7%; 扣非归母净利润1.0 亿,同比-33.0%,环比-52.4%。
毛利率7.4%,环比-0.8pct,同比-1.6pct; 费用率5.9%,环比+2.5pct,同比1.2pct;净利率3.2%,环比-0.7pct,同比-0.3pct。
评论:
产能扩张稳步前进,磷酸铁锂贡献新增长。公司已于2022 年完成海璟基地年产4 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能建设,并在此项目的建设基础上,在海璟基地新建设年产3 万吨车间和1.5 万吨的综合车间项目。同时,宁德基地7 万吨的产能建设持续推进。磷酸铁锂方面,公司雅安基地规划10 万吨磷酸铁锂与6 万吨三元材料产能。其中,磷酸铁锂项目首期建设规模年产2 万吨,预计于2023年投产。
持续提升研发能力,优化产品和技术路线。公司持续研究优化产品路线和技术路线,多个方向齐开花。三元材料方面,公司新开发的高电压Ni7 系三元材料,能量密度与9 系高镍持平;钴酸锂方面,公司针对4.5V 以上钴酸锂对材料的性能进行改良,解决高温循环恶化的问题;补锂剂方面,公司与客户协同开发了多款正极补锂材料,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钠电正极材料方面,公司采用独特的包覆技术开发的高容量钠电正极材料稳定性良好,成本低、循环长;磷酸盐系材料方面,开发高锰高电压磷酸锰铁锂材料,具有高电压极和超高能量密度。
投资建议:随产能释放,公司将有望迎来量利齐升,但考虑下游新能源车销量增速放缓,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43/18.62/22.94 亿元(原值18.44/24.16/-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 分别为15/10/8 倍。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023 年20x PE,对应目标价82.7 元,维持“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