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H1 营收/净利同环比高增
公司22H1 实现归母净利润5.32 亿元,同/环比增112.2%/74.9%;扣非归母净利润4.57 亿元,同/环比增97.2%/62.7%。考虑到公司新产线专线专用,加工成本明显降低,同时布局新品,我们上调22-23 年单吨盈利假设;结合公司最新产能规划情况,我们调整24 年出货量预测,预计公司22-24 年净利润为11.64/15.78/19.38 亿元(原预测22-24 年为9.12/14.44/22.84 元)。
参考可比公司 23 年 Wind 一致预期下PE 均值21x,考虑到公司技术优势明显,新增产线放量有望贡献新增量,给予公司23 年目标PE30x,对应目标价188.1 元(前值108.9),维持“买入”评级。
产能稳步释放,单吨利润处于高位
公司22H1 正极出货4.02 万吨,同增21%,其中三元2.15 万吨,同增91%,钴酸锂1.87 万吨,全球市场占有率仍稳居行业第一。我们估计Q1/Q2 出货1.8/2.2 万吨,新增产能稳步释放。22H1 单吨扣非净利润约1.14 万元,我们估计Q1/Q2 分别为0.82/1.41 万元,Q2 环比提升72%,主要系:1)海璟新产能基地落地,自动化成本加强,专线专用,加工成本明显降低;2)高电压6 系产品占比提升,带动单吨盈利增加。
高压构筑差异化竞争优势,大客户合作稳定
公司对高电压产品理解及设计能力底蕴深厚。钴酸锂市占率稳居全球首位,4.48V 产品20 年量产,4.5V 产品22 年批量供货,与ATL、三星SDI、村田、LGC、欣旺达、珠海冠宇及比亚迪等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在三元领域,公司在高电压化/高功率化/高镍化均有先进布局。公司的高电压Ni68 系三元在21 年实现技术突破,运用于4.4V 锂电池,能量密度比肩8 系高镍,已成功应用到续航超1000 公里的电动车批量出货。公司高压中镍产品当前主要供应中航锂电,同时有望在广汽/小鹏/吉利等快速放量,需求有望高增。
产能基地稳步推进,成本有望继续下行
公司产能持续扩张,规模效应逐渐加强,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截止到2021 年底,公司拥有正极材料名义产能6.5 万吨。公司预计海璟二期 1 万吨将于22H2 投产;三期 2 万吨将于22 年8 月投产。此外,公司计划在海璟基地扩充 3 万吨产能;同时拟新建综合生产车间,增加1.5 吨产能。我们预计公司到22/23 年底三元及钴酸锂合计名义产能将分别达到9.5/14 万吨。公司同时向铁锂赛道迈进,目前固相法/湿法项目进展顺利,公司计划2万吨产能将于23 年4 月投产。公司20/21 年单位制造成本分别为1.76/1.39万元/吨,产能扩张下规模效应有望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存在支撑。
风险提示:公司产能扩张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上游原材料涨幅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