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加速和单吨盈利恢复,公司三元材料业务利润增长有望超预期。且公司在海外客户开拓和电池金属资源布局方面具备先发优势。给予公司 2022 年 45 倍PE 估值,对应目标价 175 元,首次覆盖并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是国内产销规模最大的正极材料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为钴酸锂和三元正极材料,2020 年产销量均接近 5 万吨,连续三年成为国内锂电正极材料产销规模最大的企业。公司现有正极材料产能合计 6 万吨/年,2021 年 8 月公司登陆科创板,募资计划投向“年产 4 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一、二期)”,产能扩张加速,建成后公司正极材料产能将增至 10 万吨/年。
三元正极材料行业预计保持快速增长,钴酸锂需求增长不容忽视。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周期景气,三元正极材料需求预计持续高增。高工锂电预测到2025 年全球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将超过 150 万吨,未来五年 CAGR 为 28.9%。
随着电池金属原料价格进入上涨周期和企业产能扩张,行业整体盈利水平大幅改善。同时原材料保障成为企业经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钴酸锂材料则将受益于 5G 手机普及、可穿戴设备等新兴应用场景拓展,预计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
钴酸锂业务的绝对优势验证了公司的产品优势和客户拓展能力。公司钴酸锂业务从 2018 年起拉开与同行公司的差距,2020 年国内市占率高达 40%,是第二名的两倍以上。2020 年公司 4.45V+高电压钴酸锂产品销售占比接近 70%,在行业中优势显著。公司钴酸锂业务的快速发展和市场份额提升充分体现了公司的产品优势,同时钴酸锂产品的客户也为三元材料业务发展奠定基础。
三元材料业务发展加速,单吨利润恢复有望超预期。公司过去受制于产能瓶颈,三元材料业务发展让步于钴酸锂。2021 年以来,公司三元材料产能加速释放,加工成本有望随着产能利用率提升显著降低,盈利增长预计超预期。公司在日系客户如松下等方面具备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同时公司拥有多样化的原料保障体系,与上游电池金属企业建立股权合作并布局电池回收,加上母公司厦门钨业的新材料基金支持,在资源保供和供应链管理方面具备领先优势。
风险因素:正极材料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上游电池金属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公司产能扩张速度不及预期的风险;电池技术路线发生变更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涨幅过大导致下游需求增速走弱的风险。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正极材料企业,钴酸锂产品具有绝对领先优势。
随着产能释放加速和单吨盈利恢复,公司三元材料业务利润增长有望超预期。
我们预测公司 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可达 6.46/9.79/14.29 亿元,对应EPS 预测为 2.57/3.89/5.68 元/股。基于公司业绩快速增长的预期,参考正极材料行业可比公司平均估值水平并结合绝对估值结果,给予公司 2022 年 45 倍 PE估值,对应目标价 175 元,首次覆盖并给予“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