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标准趋严带动催化剂单车价值提升,下游回暖促进主营困境反转。(1)排放标准提高带来后处理技术方案的升级,同时对催化过程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进而提升尾气处理催化剂单车价值;(2)2023 年1-6 月,国内商用车销量197.1 万辆,同比+15.8%,其中货车174.8 万辆,同比+14.8%。另外,由于汽柴比下行,天然气重卡经济性改善,1-6 月国内天然气重卡销量5.3 万辆,同比+163%。货车行业复苏叠加天然气重卡高增,公司充分受益,主营有望实现困境反转。
开拓柴油非道路+汽油乘用车领域,客户放量有望助力业绩提升。公司在柴油车方面积极开拓非道路领域,非道路国四标准在2022 年12月1 日实施,目前公司已取得15 款机型公告并逐步量产。另外,公司积极开拓汽油车领域,2022 年成功进入乘用车催化剂体系,陆续斩获头部客户长安汽车F202MCA 车型1.5T 国六RDE 等重点项目,随着客户逐步放量,相关业务将为公司贡献重要业绩增量。
客户降本需求与技术成熟度提升,国产替代有望进入加速期。随着新标准的逐步实施,国内催化剂厂商加速追赶,外资巨头的先发优势逐渐减弱。尤其是在贵金属催化材料改性上,以公司为代表的国内厂商积极通过调整不同贵金属用量比例以及将多种稀土催化材料、稀土改性氧化铝材料等与贵金属催化材料的掺杂复合使用降本增效,成本优势逐步凸显,国内主机厂逐步放开应用。未来,随着国内厂商技术不断迭代,下游客户不断成功验证,尾气后处理催化剂市场的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
积极推进储能与动力电池、工业催化剂、氢燃料电池等业务,打开中长期成长空间。储能与动力电池方面,2 月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研发成功,4 月中自科技全资子公司(中自新能源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战略客户、当地政府、高校及相关企业的产业多方协同效应持续显现;工业催化剂方面,依托工业VOCs 催化剂领域积淀的深厚技术优势,公司向BDO 系列新领域延伸扩宽增长边界;氢燃料电池方面,目前公司氢燃料电池用铂碳催化剂公斤级制备线已经建成并具备批量化生产能力,公斤级铂合金催化剂的制备亦稳步推进。各新业务板块进展良好,有望打开中长期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
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短期,下游商用车整体需求恢复叠加天然气重卡高增,主营业务有望反转,同时新拓非道路+乘用车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2023 年有望实现业绩的高速增长;中长期,公司在储能、工业催化、氢燃料电池等方面积极布局,拓展更大成长空间。考虑到2023 年天然气重卡销量强劲复苏以及公司在乘用车上的突破,我们上调了公司的盈利预测和评级,预计公司2023-2025 年收入分别为17.07、26.08 和36.30(原14.97、22.52 和32.0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2、1.81 和3.09(原0.55、1.14 和2.12)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0.68、1.51 和2.57(原0.64、1.33 和2.47)元,PE 分别为41、19 和11 倍。从同行业对比的情况来看,选取与中自科技主营业务较为相似的艾可蓝、凯立新材、国瓷材料、隆盛科技,2023/2024/2025 年行业一致预期PE 的平均值分别为28/19/15 倍。
考虑到公司新业务、新客户的迅速拓展,给予公司2024 年28 倍PE,对应12 个月目标价42.15 元,上调为“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燃油/天然气车市场受新能源汽车挤占,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外资环保催化剂巨头带来的竞争加剧风险
贵金属占成本比例较高且价格波动较大的风险第二曲线业务拓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