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说明。公司发布2023 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32.6 亿元,同比-40.11%;归母净利-0.36 亿元,同比-105.37%;归母扣非净利-0.35 亿元,同比-105.39%。
短期业绩承压,技术与客户支撑长期发展。出货量方面,2023Q2 公司正极材料出货预计6000 吨,环比略有下降,主要系下游需求低迷,行业价格普遍承压,公司根据自身情况对在手订单筛选排产。盈利方面,2023Q2 出现亏损主要系锂盐价格波动较大带来存货损失、开工率不足带来的固定资产摊销。展望未来,随着行业需求逐步回暖,锂盐价格相对稳定,公司借助多年技术积淀及丰富客户资源有望实现长足发展。产品方面,目前公司已经具备中镍、中高镍、高镍及超高镍一次颗粒大单晶三元正极材料批量生产能力,23H1 公司高镍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超40%,同比提升5pcts。客户方面,公司已成为宁德时代、孚能科技、新能源科技、多氟多、天津力神、珠海冠宇、微宏动力等国内电池生产企业的重要正极材料供应商。
钠电正极出货实现突破,产能建设稳步推进。1)钠电正极:技术优势显著:
掌握多元素协同掺杂、晶体结构调控等多项核心技术,已提交17 项相关专利申请,形成初步专利布局。技术实力强化产品力,公司已完成三代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产品定型,综合性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产业化顺利:市场应用进展顺利,已实现A00 级车型上装。截至目前已实现百吨级销售,其中第一大客户占比超70%。凭借出色的产品性价比及优质客户资源,公司钠电正极材料已经于今年8月开始实现连续批量生产,规模化量产预计今年三季度实现。2)产能稳步建设:
义龙基地现有产能4 万吨/年;贵阳公司已建成产能2.6 万吨/年,在建产能1.6万吨/年,预计年底形成4.2 万吨/年的总产能。3)回收提升资源整合能力:筹划设立新公司开展回收业务,主要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次生物料提炼回收可用锂元素、钴元素等有价值材料,并将其生产转化为三元前驱体、碳酸锂等公司生产所用原材料。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在行业深耕多年且整体经营稳健,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实现营收92.04/88.45/94.70 亿元,同比-34.0%/-3.9%/+7.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1/4.15/5.70 亿元,同比-86.5%/+142.5%/+37.2%。9 月4 日收盘价对应PE 为62x/26x/19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波动超预期,产能释放节奏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