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深耕三元正极行业,通过自主研发,坚定走三元正极的单晶化、高镍化路线,并相继实现5 系、6 系、8 系的大单晶三元正极材料的量产,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021 年在三元正极行业内市占率上升至全国第五。同时公司前瞻布局钠电正极的层状氧化物路线,目前研发处于中试阶段,已向头部电池公司送样。
在锂盐价格高企的大背景下,钠电池产业化正在加速,公司有望受益。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A”评级,目标价为67-75 元。
业绩超预期,正极业务量利齐升。公司21 年、22Q1 正极业务单吨净利润分别1.21、3.11 万元/吨,分别同比增长3.1、2.1 万元/吨,盈利能力大幅增长主要系:a、公司产能加速投放,规模效应开始显现。估算21 年公司正极材料单吨人工、制造费用、燃料动力、运费合计同比下降约4800 元/吨,其中折旧摊销可能贡献较大。b、公司享受到部分库存收益。21 年底公司存货约15.2 亿,较年初增加4.45 亿,其中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约8.4/3.09/3.26 亿元。原材料库存占比较大,且碳酸锂价格在21H2、22Q1 高速上涨。c、产品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公司高镍8 系产品迎来放量增长,实现销售20.86 亿元,同比增长3651%。同时公司超高镍9 系产品也于2021 年开始向部分客户进行吨级送样。
深耕三元正极行业,坚定大单晶路线。公司通过十多年的自主研发,相继实现5 系、6 系、8 系的大单晶三元正极材料的量产。相较同行,公司的大单晶生产工艺采用独特的三次烧结工艺,使得产品的晶体结构更加完整,同时有助于增加中高镍、高镍产品结构稳定性,提升安全性、循环次数等性能,有效改善高镍产品痛点。公司在行业内市场份额也在持续提升,2021 年市占率上升至全国第五。
三元正极高镍化趋势确立。三元材料中镍含量的提高能够有效地提升电池能量密度,8 系相较于5 系提高了约22%。高能量密度也意味着更长的续航能力。2020 年以来,三元材料的高镍化进程开始加速。2021 年全国乘用车高镍装机占三元电池比例为45.31%,近三年复合增速达78.78%。随着8 系产品的普及,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向9 系超高镍产品布局。
前瞻布局钠电正极。根据公告,公司在钠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上已取得一定进展。公司选择层状金属氧化物路线。该种类钠电正极与锂离子三元正极材料在合成工艺上相似度较大,工艺可能更复杂(掺杂元素更多)。公司凭借其在烧结、水洗等工艺的know-how 成功在降低材料表面的碱度上取得一定突破。根据产业反馈,公司钠电正极材料已进入中试阶段,且和多家企业进行紧密合作,有望在今明年实现产业化。
投资建议。公司是业内领先的三元正极厂商,凭借独特的三烧工艺,成功实现5 系、6 系、8 系的大单晶三元正极材料的量产,市占率持续提升。同时公司前瞻布局钠电正极,在锂盐价格高企的大背景下,钠电池产业化正在加速,公司有望受益。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A”评级,目标价为67-75 元。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行业低迷,产品结构升级进度低于预期,钠电池技术升级和推广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