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专注于工业控制领域,深化拓展下游应用和完善产品结构。公司以变频器为先导,通过平台型研发开拓下游细分领域,并持续布局海外市场;公司加速拓展伺服、PLC 等产品,补全工控产品品类。同时公司加码制造环节,定增布局高压变频器、低压伺服等产品,并面向未来人形机器人等前沿方向,构筑长期发展的根基。基于公司的稳健经营,产品和应用领域持续开拓,前瞻性布局远期发展方向,我们看好公司的发展价值。预计公司2023-20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98/ 17.51/22.65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5/2.95/3.76 亿元,结合PE 估值法和DCF 估值法的结果,给予公司2023 年目标价38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介绍:深耕自动化,多维度完善布局。公司深耕工控自动化领域十余年,以变频器为传统主业,外延开拓伺服、PLC 等环节,目前主要形成变频器(含行业专机、通用变频器)、伺服系统两大板块,并逐步开拓PLC、光伏逆变器等业务。2020-2022 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CAGR 分别达到25.9%和26.1%,显著超越行业增速。2022 年,公司行业专机变频器、通用变频器、伺服系统分别实现收入3.16 亿元(-16% YoY)、3.11 亿元(+41%YoY)、2.38亿元(+27% YoY),总收入9.06 亿元(+10.64%YoY),归母净利润1.4 亿元(+10.37%YoY)。在行业周期下行的背景下,得益于公司完善工业控制产品布局,快速开拓通用变频器、伺服系统等环节,公司整体收入和利润均维持10%以上增长,持续拓宽下游应用领域保障了公司业绩稳健成长。
行业分析:技术进步和周期复苏共振。中长期来看,工业自动化是制造业的基石,具备自主可控和支撑前沿技术进步的双重增长引擎。2022 年以来,国内企业依靠响应灵活、保障交付的优势快速实现国产替代,据MIR 睿工业数据, 2022年国内伺服企业前三名的市占率合计接近35%,已经具备较高的国产化水平。
但是变频器行业国产化程度仍待改善。从技术端看,人形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形态有望引领行业变革,为核心基础零部件带来广阔的增量发展空间。从短期行业周期看,目前主要工控产品的销售额同比下降幅度已经逐步收窄。7 月PMI小幅回升至49.3%,维持缓慢改善的趋势,叠加PMI 领先行业一个季度左右的历史经验,我们预计工业控制行业在23Q3 将逐步进入被动去库存的区间,进而迎来行业周期复苏的拐点。在行业周期有望走向复苏、国产替代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国产优质供应商有望受益于行业的“α*β”机遇。
公司优势:依托变频器主业,多元化布局自动化产业链。公司以变频器为传统主业,从行业专机切入,逐步开拓通用变频器、伺服系统、甚至光伏逆变器等产品,2022 年通用变频器收入达到3.11 亿元(+40.7% YoY),结合过去三年的历史经验,通用变频器毛利率高于行业专机6-8pcts,通用变频器收入增长有望带动公司量利齐升。2022 年公司伺服系统收入达到2.38 亿元(+27.3% YoY),运动控制逐步做全、做强,成为引领公司成长的主要环节之一。在深入挖掘国内市场发展机会的同时,公司持续推动在印度、中东等一带一路国家的布局。
俄乌冲突背景下,公司发挥体量较小、响应灵活的优势,在欧美企业撤离、留下市场空白的短暂窗口期,快速抢占俄罗斯市场,使得2022 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实现快速增长,达到2.03 亿元(+185.9% YoY),海外业务占比达到22.4%,为公司带来高盈利能力的增量空间。
发展展望:提升基础制造能力,面向技术前沿超前布局。在开拓传统领域市场,保障中短期业绩增长的基础上,公司面向前沿发展进行超前布局。公司通过定增项目募集资金建设数字化工厂提升公司生产能力,据公司定增说明书介绍,相关项目投产后公司有望新增100 万台以上工业控制设备产能,为承接大型项 目奠定基础。同时,公司加码电机制造、编码器制造等环节,通过自产电机实现伺服和变频器配套销售,提高编码器、伺服电机等环节的自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盈利水平。另一方面,公司在巩固现有领域业绩的同时,依托工业控制领域的技术积累和管理层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精准判断,布局高压变频器、低压伺服、空心杯电机等领域,据定增说明书介绍,相关项目投产后公司可形成不超过21.83 万台的高压变频器和低压伺服产能。公司面向人形机器人等前沿发展方向,超前进行基础运动控制硬件技术和生产制造能力储备,构筑公司长期发展的基础。
风险因素:制造业复苏不及预期;国产替代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大宗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芯片供应出现波动;公司定增项目推进不及预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长期深耕于变频器领域,上市以来保持稳健发展。
虽然2022 年受到疫情及行业周期等多种因素影响,业绩走弱;但我们预计在行业周期回暖和公司持续拓展下游行业和新产品的基础上,公司业绩有望持续上行,看好公司的长期发展空间。预计公司2023-20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98/17.51/22.65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5/2.95/3.76 亿元,对应EPS 为1.19/1.63/2.08 元。结合PE 估值法和DCF 估值法的结果,给予公司2023 年目标价38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