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汽车EMS(发动机管理系统)供应商,2020 年在汽油商用车市场份额高达59.6%。公司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开始打破博世、德尔福等外资供应商的垄断地位,进入新能源、乘用车市场。2021 年公司产品的市场空间也从22 亿元(商用车汽油轻卡)拓展至600 亿以上(对应乘用车EMS 300亿以上+VCU、GCU 和MCU 等300 亿以上)。我们预测公司2021/22/23 年EPS 为3.35/6.27/8.49 元,考虑到公司国内商用车EMS 龙头地位,未来向乘用车EMS 领域扩张的规划,成长空间显著打开,且公司未来3 年盈利复合增速预测达41%,我们认为公司的合理估值为2022 年35 倍PE,目标价219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汽车EMS供应商。公司主营产品包括汽油车和摩托车的EMS(发动机管理系统),新能源汽车的MCU(电机控制系统)、VCU(汽车控制单元)和GCU(发电机控制单元)。其中,2020 年汽车EMS 产品营收占比为89.97%,为主要收入来源。2021H1,公司实现营收4.24 亿元,同比+32.4%;实现归母净利润0.79 亿元,同比+17.9%,主要系汽车“国六”和摩托车“国四”
政策影响,相关配套产品和技术服务增加,业绩增长迅速。公司客户以汽油商用车品牌为主,2020 年前五大客户占比83.6%,集中度高。2021 年8 月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制定未来五年营收复合增长12.5%的考核目标。
汽车EMS 行业规模大,自主供应商替代空间大。发动机管理系统(EMS)是发动机系统和整车的核心零部件,技术壁垒高。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2021/2025年国内商用车汽油机EMS 市场规模将达18/22 亿元;2020 年市场集中度CR5为98.9%,其中第一名菱电电控市占率为59.6%。我们预测2021/2025 年国内乘用车EMS 市场规模为489/368 亿元,是汽油商用车EMS 市场规模的27/17倍,但2020 年主要由外资龙头垄断,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数据,CR5 为92.9%,博世、大陆、电装等公司排在前列。商用车排放标准趋严,技术更新迭代提速,而且部分外资供应商也开始退出这一市场,具有高效服务模式和快速响应优势的自主供应商将迎来突围契机。
汽油EMS 积累深厚,N1 市场竞争力突出。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在汽车EMS领域深耕,重视研发投入,2018-2020 年研发费用率均超6%,其中2020 年研发支出为0.47 亿元,研发费用率为6.2%,远超竞争对手。公司共有技术研发人员286 人,占比达66.1%。公司参与和承担了多个国家 863 科研计划项目,并取得二十余项发明专利,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管理系统,实现了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的国产化。除技术升级外,公司还具备快捷响应与服务优势,在“大吨小标”和“国六升级”政策背景下,N1 市场汽车机占比有望提升,规模持续扩容。预计公司作为国内仅有的获得汽油车“国六”车型公告的两家自主品牌之一,将显著受益。
进军新能源等领域,布局新成长曲线。1)汽车:预计到2025 年,我国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将达到每百公里4.0L,主机厂将对燃油、混动车型节油性能将提出更高要求。公司产品由燃油EMS 开始向纯电和混动方向拓展,混动EMS 产品多采用GDI 方案,相较于传统PFI 方案(约1300 元)将带来约1200元单车价值量的提升; MCU、GCU、VCU 和T-box 等新能源动力控制、网联化新产品将大幅提升公司单车配套能力(共计4500 元以上)。2)摩托车:2014年以来,国内市场大排量摩托车(≥250cc)销量始终处于快速上升通道,5 年CAGR 超过30%,2019 年销量同比增长47%,大排量摩托车高速增长,远期市占率有望突破25%。公司摩托车EMS 产品持续升级,相关配套产品有望深度受益。
风险因素:国内乘用车销量不及预期;国内轻卡销量不及预期;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商用车汽车EMS(发动机管理系统)供应商,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开始打破博世、德尔福等外资供应商的垄断地位,进入新能源、乘用车市场。2021 年公司产品的市场空间也从22 亿元(商用车汽油轻卡)拓展至600 亿以上(对应乘用车EMS 300 亿以上+VCU、GCU 和MCU 等300 亿以上)。我们预测公司2021/22/23 年EPS 为3.35/6.27/8.49 元,考虑到公司国内商用车EMS 龙头地位,未来向乘用车EMS 领域扩张,成长空间显著打开,且公司未来3 年盈利复合增速预测达41%,我们认为公司的合理估值为2022 年35 倍PE,目标价219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