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业绩符合预期,车载业务、气体分析仪贡献主要增长公司发布 2022 年年报,22 年实现营收 6.02 亿元,同比增长10.04%;实现归母净利润 1.46 亿元,同比下降 19.04%。Q4 单季度实现营收2.05 亿元,同比增长21.48%;实现归母净利润 0.45 亿元,同比下降20.07%。
从增长结构看,车载业务、气体分析仪以及海外市场贡献主要增长来源:1)车载传感器产品线延伸,已定点车载传感器项目逐步进入量产期,车载传感器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8.37%;2)含民用空气品质气体传感器、车载传感器、气体分析仪在内的境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91.64%;3)受益于双碳、科学仪器国产化替代政策落地及公司气体分析仪业务销售模式的升级,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9.22%。同时因俄乌冲突等宏观因素影响,公司家用电器、医疗业务收入有所下降:1)家用环境电器因国内需求及国际出口有所下滑,造成国内民用空气品质传感器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以制氧机、 呼吸机为代表的医疗设备需求下降,导致医疗健康气体传感器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车载传感器项目定点再创新高,逐步进入量产高峰期公司车载传感器业务主要包括汽车舒适系统传感器、车内空气改善装置、安全系统传感器及高温气体传感器,从汽车舒适系统传感器拓展到车内空气改善装置,22 年末公司车载传感器项目定点传感器数量合计约为 1700 万只,全年新增项目定点 700 余万只。根据公司3 月《关于收到客户项目定点通知书的自愿性披露公告》披露收到1 家欧洲著名主机厂项目定点通知书,确认公司为其供应车规级PM2.5 传感器总成,包括4 个车型平台,预计生命周期分别8/8/9/9 年,总金额约3.56 亿元, 如后续订单陆续顺利转化,有望进一步增厚公司业绩。此外公司应用于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的热失控监测传感器已实现小批次供货,与国内部分主要电池厂商积极推进送样验证、审厂等相关工作,未来有望打开车载业务新空间。
“双碳”、“国六”新需求,气体分析仪器具备较大弹性在双碳促使碳排放监测需求增加的背景下,公司推出温室气体排放分析仪及便携式温室气体排放分析仪,实现同时准确测量 CO2、CH4、N2O 等温室气体和烟气CO 气体浓度变化,积极推进排放连续监测系统认证;工业过程领域,公司加大激光拉曼光谱气体、激光氨逃逸、原位激光气体分析仪等开拓力度,推进钢铁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整体解决方案,业务具备弹性。
民用空气品质传感器开拓高价值场景,迎来增长拐点公司室内环境监测产品从监测 CO2、粉尘、甲醛、VOC 拓展至监测污浊度、尘埃粒子等,下游应用从环境电器拓展至清洁电器、智慧楼宇、洁净室等高价值场景;室外环境监测领域从扬尘颗粒物传感器拓展油烟颗粒物、温室气体传感器,开拓室外扬尘、网格化微站、餐饮油烟排放、大气环保监测等。公司是美的、飞利浦、松下、格力等国际头部家电品牌供应商,产品、品牌和渠道优势显著。预计后续需求复苏叠加海外市场、新品拓展将驱动公司空气品质业务迎来拐点。
新产业逐步实现产业化,有望成为公司业务新增长点安全监控气体传感器推出新品:响应国内安全环保政策新要求,针对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LPG)制取与运输、家用或商用燃气安全监测、燃气市政地下管廊、电力配电装置等场景陆续推出甲烷、丙烷、一氧化碳、六氟化硫传感器等新品;针对美国自 23 年 1 月禁止在所有新的固定空调系统中使用高全球变暖潜能值的制冷剂政策积极开拓北美空调厂商项目定点。
超声波燃气表推进产能建设:在国内《超声波燃气表标准》(GB/T39841-2021)生效背景下,公司推进“新建年产 300 万支超声波气体传感器与 100 万支配套仪器仪表生产项目”建设,实现超声波燃气表探头自产,推进产品开发与认证工作;加大国内外市场开拓力度,通过 OEM、ODM 形式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 超声波燃气表整表,与国内燃气表厂、燃气公司进行试挂、准入工作。凭借超声波燃气表的供应链优势及批量化制造能力,超声波燃气表及模组业务具备弹性。
高温气体传感器顺利投产:22 年公司建成高温气体传感器封装、校准、测试生产线,并提升高温气体传感器所需陶瓷芯片良品率水平,高温气体传感器具备大批量生产交付能力。公司在汽车售后市场、非道路市场、通用机械等已积累服务经验和客户资源,在发动机用氧气传感器实现汽油车前装的批量交付,发动机用氮氧传感器实现柴油车前装项目定点。
医疗健康气体传感器拓展外贸市场 :公司医疗健康气体传感器产品线进一步延伸,应用于呼吸机、制氧机、麻醉机、监护仪、运动心肺测试系统、无创新陈代谢分析仪等医疗设备,形成较为完善的医疗健康气体传感器解决方案,同时组建医疗外贸团队,加大欧美市场开拓力。
研发销售投入加大全年盈利水平下滑, Q4 有所回升22 年由于市场需求变化致产品结构调整、国内民用空气品质传感器价格下行,研发产业化阶段新产品试产转量产成本增加导致公司毛利率水平有所下降,22 年为44.24%,同比下降6.69pct;其中Q4 盈利能力逐步回升,单季度实现毛利率45.30%,环比三季度提升5.75pct。
22 年公司实现净利率 24.35%,同比下降8.80pct,主要系:1)公司加大技术创新与新品开发力度,22 年末研发人员 259 名同比增长48.85%;研发费用率9.35%同比提升1.36pct;2)公司加速动力电池等新产业及国际化市场开拓,销售费用率7.19%同比提升1.34pct。
盈利预测与估值
预计公司23-25 年收入9.5、13.0、15.9 亿元,同比增长58%、37%、22%,归母净利2.6、3.6、4.5 亿元,同比增长81%、37%、25%,对应PE 22、16、13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风系统渗透不及预期;汽车定点项目交付不及预期;民用空气品质传感器市场需求回暖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