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研发高景气度有望延续,龙头CRO 公司前景广阔。近年来国内化学药ANDA 受理数量和批准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体现出仿制药研发活跃度处于持续提升之中。我们认为:(1)在2018 年集采实施后,随着需求量的增加和集采规则的优化,仿制药行业新进入者增加,供给端有较大扩容需求;未来受益于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以及重磅创新药专利到期,仿制药需求量仍然有较大增长空间;从品种角度看,首仿、新3 类/新4 类,OTC 和院内外双跨品种申报数量持续增加,需求呈现出多样化态势,预计仿制药研发活跃度仍然有望维持在较高水平;(2)制药企业对于仿制药研发的交付速度、研究质量要求逐步提升,仿制药CRO 能够较好满足客户相应需求,预计以公司为代表的行业龙头的市占率仍有提升空间。长期看,我们认为公司仿制药CRO 业务仍有较大增长潜力。
经营效率持续提升,创新药和高壁垒仿制药研发体系布局逐步完善,分成收益等有望成为长期业绩增长动力。公司坚持“仿创结合”、“全流程一体化” 药物研发服务平台的发展战略,围绕着仿制药、创新药研发全流程,紧密跟踪药物研发新趋势和新需求,前瞻性进行研发体系布局。
近年来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呈现出提升态势,主要是得益于经营效率持续改善。目前公司有多个自主研发创新药、改良型新药项目,多个仿制药品种已经实现对外授权,长期来看公司自主立项研发项目转让和分成收益具有较好的持续性。
盈利预测和估值。我们预计2023 年至2025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9.54亿元、12.67 亿元和16.62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1.0%、32.8%和31.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4 亿元、2.84 亿元和3.96 亿元,同比增速为24.7%、46.1%和39.4%,以3 月13 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 分别为32.7、22.4和16.0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仿制药研发活跃度下降;行业竞争加剧,订单价格下滑导致毛利率下降;销售分成收益不及预期;自主立项研发项目未能实现预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