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显示芯片领先厂商,产品品类不断拓展。公司为国内率先实现显示芯片量产的企业之一,拥有较为全面的产品布局,是中国内地少数能为TFT-LCD、AMOLED 两种显示技术提供驱动芯片且能够同时提供整合型、分离型两种驱动方案的企业之一。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整合型TFT-LCD显示驱动芯片、整合型AMOLED 显示驱动芯片、分离型显示驱动芯片和显示屏电源管理芯片,覆盖了各终端应用领域的全尺寸显示面板,能够适配当前主流的TFT-LCD 和AMOLED 显示技术。根据CINNO Research 的统计数据,公司2021 年显示驱动芯片出货量排名中国内地第五名、LCD智能穿戴市场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
显示芯片下游需求持续成长,供给端迎面板产业向内陆转移机遇,公司全面产品布局有望落地开花。据 CINNO Research 数据,2021 年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出货量约 89.2 亿颗,整体市场规模为 141.7 亿美元。随着电视、移动终端、智能穿戴、汽车等传统消费电子及新兴应用领域的持续发展,将持续推动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模逐步扩大,2026 年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出货量有望达到约 96.9 亿颗,整体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 140 亿美元。全球显示驱动芯片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目前主要集中在中国台湾以及韩国厂商,中国内地厂商整体市占率较低。据CINNO Reasearc 数据,2021 年全球前四大厂商合计占据全球显示驱动芯片54.6%的市场份额,随着显示面板产业逐步向中国内地转移以及中国内地面板厂商国产化意识增强,未来显示驱动芯片国产化替代空间广阔。公司目前已经形成整合型、分离型产品线全线布局,整合型产品目前已量产了支持多款分辨率的整合型TFT-LCD 显示驱动芯片, AMOLED 显示驱动芯片也已经实现出货;分离型产品目前已量产了多款分辨率的分离型显示驱动芯片,显示屏电源管理芯片已实现部分自制量产,时序控制芯片也已处于研发流片阶段,后续三者有望在分离型显示方案形成较强的协同效应。公司通过产品的全面布局未来有望充分受益下游需求的持续成长及国产替代机遇。
高研发投入夯实核心技术优势,募投项目布局先进显示芯片研发,打开长线成长空间。公司持续进行技术开拓创新和产品研发升级,完成从技术到产品的不断转化。截至2022 年12 月31 日,公司拥有核心技术13 项,已取得中国境内授权专利17 项,其中发明专利13 项,拥有集成电路布图登记57 项。公司基于自身核心技术打造的产品性能可比肩国际一线厂商,对于分辨率相同的整合型TFT-LCD 显示驱动芯片,公司产品所需的外围器件数量显著较少,在QQVGA 至HD 区间内均已实现了0D0C,达到业内领先水平,能够形成较强的成本优势。相较于主要竞争对手产品,公司显示驱动芯片接口类型也更加丰富,兼容性较强。同时,公司QQVGA、WQVGA 分辨率的整合型TFT-LCD 驱动芯片在帧率方面也有优秀的表现。为巩固和提高公司在显示芯片行业的市场地位,公司于近期募集资金总额10.28 亿元,扣除新股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9.17 亿元用于先进显示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本项目拟投入 4.93 亿元用于合肥AMOLED 显示驱动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研发高分辨率AMOLED 驱动芯片;拟投入3.67 亿元用于上海先进显示芯片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旨在研发高像素密度 Mini/MicroLED 驱动芯片、VR/AR 先进显示驱动芯片,从而实现公司对前瞻性显示技术的研发布局,抢占未来市场,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首次覆盖,给与“买入”评级:公司主营业务聚焦于显示芯片的研发、设计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整合型显示芯片、分离型显示芯片。公司产品品类齐全,是中国内地少数能为 TFT-LCD、AMOLED 两种显示技术提供驱动芯片且能够同时提供整合型、分离型两种驱动方案的企业之一,核心产品性能与国际一线厂商产品整体性能相当。目前公司整合型已量产了支持多款分辨率的整合型TFT-LCD 显示驱动芯片, AMOLED 显示驱动芯片也已经实现出货。分离型已量产了多款分辨率的分离型显示驱动芯片,显示屏电源管理芯片已实现部分自制量产,时序控制芯片也已处于研发流片阶段。同时,公司积极布局Mini/MicroLED 驱动芯片、VR/AR 先进显示驱动芯片。随着分离型显示驱动芯片市场持续扩容、整合型 AMOLED 显示驱动芯片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AR/VR 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发展加速Mini/Micro-LED 等新型显示应用落地,叠加DDIC 国产化机遇,公司全面的产品布局将有望助力公司业绩再造新台阶。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2 亿元、1.81 亿元、2.76 亿元,EPS 分别为0.20元、0.39 元、0.60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75X、38X、25X。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失败风险、汇率波动风险、支付产能保证金引起的流动性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供应商产能供应不足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