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实现收入4.6亿元(+43.7%),实现归母净利润1.4 亿元(+45.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2 亿元(+58.9%)。剔除股份支付和所得税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5 亿元(+63.9%),完成股权激励。公司发布24年一季报,实现收入8767万元(-8.2%),实现归母净利润2175万元(-27.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921万元(-27.4%)。
若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归母净利润2775 万元(-8.8%)。23 年业绩符合预期,24Q1 业绩短期承压。
23年业绩符合预期,24Q1 短期承压。分季度看,23Q1/Q2/Q3/Q4 单季度收入分别为0.96/1.24/1.1/1.3 亿元(+76.6%/+55.3%/+35.8%/+24.2%), 23 年业绩增长较快。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0.4/0.3/0.3 亿元(+76.9%/+90.5%/30.2%/9.2%)。从盈利能力看,23年毛利率71.8%(-0.7pp),略微下降,系与收入结构有关。但净利率为29.5%(+0.3pp),略微上升,费用率控制较好。24Q1 净利润波动较大,股份支付费用24Q1 为600 万,剔除股权支付费用同比下降约8.8%。
精神与神经康复增长较快,医美业务线布局逐步完善。分业务看,公司致力于三大康复领域:盆底及产后康复、精神康复、神经康复。盆底及康复总占比约42%(23 年收入增速约15%),精神康复占比约30%(23 年收入增速约40%),神经及运动康复占比约18%(23 年收入增速近100%),医美及泌尿总占比约在10%。其中盆底业务24Q1 受到医疗反腐的影响,收入出现小幅下滑,精神康复业务增长,神经康复业务持平。23 年公司二代盆底功能磁产品顺利拿证上市,将生物反馈与被动刺激高效融合,有望打造继“Glazer 评估”与“磁电联合治疗”之后,盆底康复治疗领域第三次产品革命。在精神康复领域,经颅磁刺激仪完成了迭代升级上市,24 年4月公司最新一代经颅磁MagNeuro One 上市,助力神经康复业绩增长。此外,公司以并购和孵化等方式培育新兴业务。除康复机器人外,公司医美业务三块能量源矩阵产品丰富,覆盖妇产科、皮肤科、医疗美容、生活美容等多应用场景。竞争格局良好,未来将主打国产替代逻辑。
25 年医美与康复核心产品矩阵已成,市场推广全线发力,或将引来质变
持续丰富产品管线,夯实中长期竞争力。公司布局多元赛道,磁刺激、激光射频、康复机器人等领域新兴产品均推进顺利:顺利取得高频电灼仪二类医疗注册证与半导体激光三类医疗注册证,皮秒激光治疗仪也在注册过程中;已形成覆盖上下肢较为全面康复机器人产品矩阵。此外,公司也推出了原有产品上的迭代产品,二代盆底功能磁刺激仪、二代经颅磁刺激仪、二代团体生物反馈仪均取得良好市场反馈与销售表现。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 亿元(+18.1%)、2.2 亿元(+35%)、2.6 亿元(+20.2%),EPS 分别为2.35 元、3.17 元、3.81 元。考虑到公司在技术、产品、渠道、品牌和服务五方面的竞争优势,未来成长性突出,给予2024 年23 倍估值,对应目标价54.05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新品放量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