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公司业绩实现快速增长,2023Q1 销售收入同比实现翻倍,整体略超预期。伏美替尼2022 年销售收入高达7.90 亿元,新适应症拓展成效显著。公司持续加强营销团队建设,合作开发拓展产品管线。保持在研项目高投入,研发持续向前推进。费用率管控良好,现金流情况积极向好。
2022 年公司业绩实现快速增长,2023Q1 销售收入同比实现翻倍。公司2022年实现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91 亿(+49.22%,YoY)、1.31 亿元(+614.22%,YoY),扣非归母净利润0.79 亿元,实现扭亏为盈;收入及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伏美替尼国内销售收入持续增长。2022Q4 收入2.73 亿(+546.92%,YoY),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0.76 亿元、0.60 亿元;2022 年季度间环比增长显著,整体业绩略超预期。2023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7 亿(+148.75%,YoY)、0.35 亿、0.20 亿元。
伏美替尼2022 年销售收入高达7.90 亿元,新适应症拓展成效显著。公司核心产品伏美替尼收入同比实现大幅增长,其二线治疗适应症于2021 年底被纳入国家医保,一线治疗适应症于2022 年6 月获批,2022 年全年实现快速放量,销售收入7.90 亿元,同比+235.29%。一线适应症被纳入2023 年医保,于2023年3 月1 日起正式执行,2023Q1 快速放量带动公司收入增长。适应症拓展方面,伏美替尼20 外显子插入突变NSCLC 二线适应症于2022 年5 月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并于8 月获批在境内开展II 期注册临床;2023 年4 月,20 外显子插入突变一线治疗的III 期临床试验IND 获得批准;辅助治疗适应症目前处于 III 期临床试验阶段。
持续加强营销团队建设,合作开发拓展产品管线。公司持续加强营销团队建设,目前已组建650 人的营销团队,覆盖30 个省市、核心市场区域约1,000 家医院;公司将伏美替尼在广阔市场的独家推广权授予合作伙伴江苏复星,对覆盖区域形成有效补充,复星将覆盖广阔市场超过2,000 家医院。合作开发方面,伏美替尼与FAK 小分子抑制剂IN10018 联合治疗晚期NSCLC 目前处于Ib/II 期临床阶段;伏美替尼与RC108(c-MET ADC)联合治疗晚期NSCLC 的Ib/II 期临床已于2023 年4 月获批。此外公司从和誉生物引进第四代 EGFR 抑制剂ABK3376,有望在2024H1 在国内提交IND 申请。
保持在研项目高投入,研发持续向前推进。2022 年公司研发投入1.92 亿元,同比-13.86%,部分在研项目达到阶段性节点导致研发投入有所减少;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4.24%,同比-17.75 pcts,主要原因为伏美替尼国内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导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变小。截至2022 年底公司研发人员共138 人,同比增长6%。2023Q1 公司研发费用为0.64 亿元(+28%YoY),主要用于伏美替尼临床项目的持续推进和早期产品的临床前研究,KRASG12D、SOS1 抑制剂有望在2023 年或2024 年初进入IND 阶段。
费用率管控良好,现金流情况积极向好。2022 年公司销售、管理费用分别为4.32亿(+60.70%,YoY)、0.92 亿元(-5.50%,YoY);销售、管理费用率同比+3.86pcts、-6.86pcts。2023Q1 公司销售、管理费用分别为1.61 亿(+112% ,YoY)、0.23 亿(+15%,YoY),费用率同比-10pcts、-10pcts。销售费用同比大幅增长主要由于伏美替尼销售所开展的系列市场活动、营销团队人员增加导致的薪酬增加及学术会议及差旅费、业务宣传费和咨询及专业服务费增加导致;费用率下降主要是因为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2022 年公司产品毛利率达96.02%;经营性现金流净额0.92 亿元,同比+212.82%;截至2023Q1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75 亿元。
风险因素:公司新药研发失败或进展不及预期风险;公司技术升级及产品迭代不及预期风险;公司产品商业化不达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伏美替尼竞争优势显著,被纳入医保后实现快速放量,适应症拓展有望提供持续动力。根据其2022 年及2023Q1 业绩,调整公司2023/2024 年净利润预测至2.76 亿元/5.16 亿元(原预测为1.82 亿元/4.01 亿元),并新增2025 年净利润预测为7.63 亿元。依据DCF 估值方法,我们调整公司β系数为1.2,无风险利率为2.9%,股票风险溢价为6.0%,测算出公司合理估值约为158 亿元,对应目标价35 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