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国产数控机床头部厂商,一体化布局下公司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公司成立于1999 年,最初是为国内外知名机械制造商生产装备部件,凭借多年经验,公司顺利将产品线扩展至机床本体,现已成功转型为国内先进的金属切削类中高档数控机床提供商。目前,公司已形成数控机床、智能自动化生产线、装备部件为代表的三大系列产品,一体化的产品线布局有效的打通了公司业务机能。随着高端机床放量,公司正进入业绩成长快车道,14-20 年公司营收CAGR 为11.5%,归母净利润CAGR 为16.67%,远高于行业的-7.2%,这也表明公司具备高于行业成长性,21 年H1 实现营收/净利5.54/0.98 亿元,同比增长69.02/83.93%,营收净利双增表明公司处于高速成长阶段。
机床行业迎来十年更新周期,政策密集出台加速高端国产化进程从行业需求来看:一方面,随着下游汽车、3C、航空等领域的产业升级,加工材料和工艺升级都对机床设备提出新的工艺要求,存量机床市场或将迎来新一轮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我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上一轮高峰为11 年的86 万台,按十年理论使用寿命进行测算,22-24 年我国金属切削机床的年均理论更新量为79 万台,是20 年产量1.8 倍,行业更新需求空间巨大;此外,18-20 年我国金属切削机床实际产量为49/42/45 万台,远低于理论更新量的60/65/73 万台,且更新缺口正不断扩大。因此,经历了十年深度调整,我国机床行业产销水平正处于历史底部,随着下游客户的产业升级+存量机床的理论寿命接近尾声,新一轮更新周期即将启动,而前期被抑制的更新需求有望加速释放,进一步延长本轮更新的景气周期。
从行业发展来看: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18 年我国中低端机床国产化率分别为65/82%,而我国高端机床国产化率却仅为6%,渗透率极低;且当前国产高端机床在技术上开始逐步收敛于海外拳头产品,而价格却仅为进口机床的2/3,性价比优势明显,未来我国高端机床国产替代乃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我国机床行业格局极其分散,20年行业CR5 的市场份额仅为9.4%。随着国有机床企业逐步退出市场竞争,凭借更贴合下游需求的产品线条,良好的风险控制策略,以及迅速贴心的客户服务,民营企业有望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快速崛起,在提升市场份额同时,也有望进一步获得优于行业成长性。
从政策层面看: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以加快高端数控机床的发展,21 年8 月国资委召开会议强调要针对工业母机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而《中国制造2025》明确规划,到2025 年高端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超过80%,数控系统标准型、智能型国内市场占有率将分别达到80%、30%,长期看,在国内政策的呵护下,我国高端机床国产化进程将有望进一步提速。
公司具备多方面竞争优势,五位一体构筑坚实竞争壁垒我们认为,公司产品从最初的钣金件扩展到机床本体,积累了多年的组装经验,为公司发展数控机床业务提供了良好支撑。同时,多年行业深耕,客户资源丰富,数控机床客户包括杰瑞股份、杭可科技等,装备部件客户包括赫斯基、宝马格、山特维克等;此外公司采取积极的举措参与行业竞争:产品上,针对下游不同应用领域开发特定产品,牢牢把握行业发展脉搏;研发上,公司专注于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零部件自制率,核心零部件自制化程度不断提升,加上自身的一体化产业链配套能力,使得公司具备供应链安全+产品高附加值+低成本多重优势;销售上,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策略保证公司拥有较好的现金流状况,也进一步控制了客户的销售风险。整体看,多种竞争优势环环相扣,为公司构筑了坚实的竞争壁垒,使得公司在行业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投资建议
政策面持续发力背景下,高端机床国产化进程有望提速,制造业景气度复苏叠加十年更新周期来临,民营机床企业有望深度受益。公司作为民营机床企业代表,业绩有望持续迎来放量,考虑到募投项目逐步落地,公司产能将在未来迎来有力释放,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 年营业收入为11.29/15.12/19.43 亿元,同比增长53.4%/33.9%/28.6%,实现归母净利润1.84/2.57/3.32 亿元,同比增长53.1%/39.4%/29.6%,当前股价对应PE 为33.6/24.1/18.6x,考虑到公司作为行业头部企业,未来成长空间巨大,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核心部件依赖外采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募投项目投产进度与投产效果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