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结论】公司是国产电子大宗气体领军者,打通国产替代之路,我们看好现场制气业务带来的稳定的现金流与公司在取得新项目时展现出的强竞争力。我们预计公司24-26 年归母净利为3.54/4.96/6.47 亿元,结合相对估值和绝对估值两种方法,取两者平均值,给予24 年目标价11.41 元,对应PE 43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具备电子大宗气体核心技术,打破垄断。1)接手林德氦气资源,具备氦气产业链自给能力。公司在气源地、液氦罐箱、氦气生产技术上均有所突破,目标成为中国市占率30-40%的氦气公司。2)自主研发系统级制气技术、气体储运技术、气体应用技术等核心技术体系。截至23 年底,自研的“Super-N”装备系统产出的ppb 级电子超高纯氮气总产能全球市场排名第二、广东省内排名第一。当前电子大宗气体呈现“1 内资+3 外资”格局,23 年公司国内市占率约为11.75%,凭借在新项目中的较高份额,公司市占率有望提升。
现场制气业务经营模式优越,现金流有保障。现场供气模式的客户需要签订长期照付不议合约,订单周期长达15 年,同时还可依托大型现场制气项目向周围拓展零售业务,是有高度保障的收益率较高的模式之一。公司现场制气项目占主营收入比重已达到49%,同比+9pct。21 年以前/22 年/23 年公司主要现场制气项目产能分别为16.45/19.15/7.05 万Nm3/h,参考1-3 年的建设周期,未来现场制气项目收入及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氦气价格趋稳,公司拓展电子特气、装备制造业务。短期来看,行业边际向好,一是下游半导体行业需求有所回暖,二是氦气价格趋向稳定,负面影响逐渐消退。长期来看,公司一是进一步开拓北方市场;二是扩充产品矩阵,布局电子特气业务,为下游客户提供一揽子气体解决方案;三是进一步夯实空分气体装备制造能力,打造自主可控装备制造生产基地。从各个角度向国际龙头靠拢,综合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风险提示:新项目中标不及预期、产能爬坡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