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3 月25 日,公司披露2023 年年度报告,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35 亿元,同比+19.20%;实现归母净利润3.20 亿元,同比+35.7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09 亿元,同比+39.09%。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为72.53 亿元,同比+92.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7.30 亿元,同比+145.46%。
投资要点
电子大宗陆续供气,叠加氦气销量增长驱动业绩稳步提升。23年公司实现营收18.35 亿元,同比+19.20%,其中电子大宗气体/通用工业气体分别实现营收12.11/5.15 亿元,同比+25.14%/15.60%,23 年公司发生营业成本11.92 亿元,同比+25.41%,公司电子大宗气体/通用工业气体分别实现毛利率39.10%/24.35%,同比减少5.42pct/5.05pct,主要系23 年报告期内,公司获取了西安欣芯、广州增芯、广州广芯、深圳赛意法、北京赛莱克斯等电子大宗气体项目,同时积极推进合肥综保区、华星光电 t9、合肥长鑫二期、北京长鑫集电、上海鼎泰匠芯等多个重点项目电子大宗气站的持续建设,随着电子大宗气站陆续实现商业化,公司营业收入稳步增长,营业成本相应增加。同时,氦气经过3.0/4.0 短缺后,随着俄罗斯气源出现,国内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目前已到底部区间,23 年公司持续加大氦气市场开发力度,氦气业务销售量保持增长态势,氦气收入及成本增加。
电子大宗核心优势持续强化,24 年计划完成投资额12 亿元蓄势成长。根据卓创资讯数据,23 年中国电子大宗气体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03 亿元,按公司电子大宗气体销售收入测算,公司电子大宗气体的市场占有率为11.75%。电子大宗气体行业单个现场制气项目的供气周期通常长达15 年,在此期间客户极少更换供应商,因此存量市场基本没有新增需求,通过客户新建产线的现场制气项目中标情况能更直接的反映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23 年国内集成电路制造和半导体显示领域的新建现场制气项目中,公司中标产能占比达到 24.6%,排名第二。在电子大宗气体领域,公司已与林德气体、液化空气、空气化工三大外资气体公司形成了“1+3”的竞争格局。近年来,公司依托领先的技术和工程能力,不断获取新的项目,基本每年保持10 亿元以上的有效投资。为推动电子大宗/氦气/电子特气等相关项目落实落地,24 年公司计划完成投资额12.24 亿元,助力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氦气销量增长对冲价格风险,进军全球5%市占率氦气厂商。
氦气作为电子半导体产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全球的氦气资源 几乎完全被美国、卡塔尔等少数国家拥有,外资气体公司凭借对氦气资源和供应链技术的先发优势,掌握了全球的氦气供应。公司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出发,围绕氦气完整供应链形成了自主可控的技术能力,成为进入全球氦气供应链的第一家内资气体公司。
23 年公司持续加大氦气市场开发力度,虽然23Q1、23Q2 氦气市场价格开始逐步回落,23Q3 仍处于回落区间,但目前已到底部区间,面对氦气价格变化周期,一方面,随着广州、武汉氦气生产基地相继竣工投产,公司开发新的长协气源并大力开发国内外优质氦气终端客户,以销量对冲价格波动风险;另一方面,公司继续加强运输能力,预计24 年末达到70 多个,25 年达到100 个ISO 罐的运力,根据每个液氦冷箱周转频率约为3.5 次/年测算,公司在24 年预计将有约450 万方/年的氦气运力水平,并在25 年达到800-900万方/年的运力,保障公司能成为全球5%市占率氦气厂商。
战略布局电子特气产业,打造新的业务增长极。为国内电子半导体产业提供气体全方位服务一直为公司产业发展目标,公司将依托电子大宗气体业务发展奠定的客户群体,加快战略布局电子特气业务,其中湖北电子级C4F6 项目、上海化工园区电子级 HCl项目已全面进入建设阶段。根据QYResearch,2023 年全球C4F6 市场销售额约为19 亿元,预计2030 年将达到59 亿元,全球核心厂商包括林德气体、关东电化、法液空、太阳日酸等,全球CR5 接近60%。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C4F6 生产地区,占有大约45%的市场份额,C4F6 主要应用于3D NAND 蚀刻等,未来随着先进制程需求扩容以及国产化替代需求,C4F6 有望贡献业绩增量。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21 年国内电子级HCl 气体市场需求量达8115.2 吨,未来在集成电路大尺寸化、高集成化、高完整性发展趋势不断攀升背景下,国内电子级HCl 气体行业将朝高端化方向不断转型升级,行业发展空间广阔。未来公司将持续在战略新兴产业聚集区布局电子特气业务,提升公司综合服务能力,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5/2026 年分别实现收入23/29/37 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0/5.4/7.1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 年PE 分别为32 倍、24 倍、18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对外投资进展不及预期,技术升级迭代风险,市场竞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