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背靠地勘央企技术根基,成长为地下管网、智慧城市龙头企业公司大股东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是我国唯一的地勘央企,多年来一直承担国家重点勘察测绘任务,是我国地勘领域重要的技术来源地,也培养输出了大量优秀人才。2013 年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整合集团优质的测绘、地下管网(勘察、评估、检修)业务成立公司,并积极向智慧城市、智慧管网延伸,已成为我国地上地下全空间新型智慧城市领军企业。公司传统测绘业务占比逐步降低,高成长的地下管网、智慧城市业务逐年提升,目前占比分别占比31.28%、25.97%。公司致力于发展成为国内智慧城市综合服务龙头企业。
延续央企资源优势,构建产业链、品牌、技术、销售四重优势品牌优势:拥有超十项智慧城市相关工程甲级资质;中国智慧管网领军企业,全国地理信息产业行业前五;
技术优势:(1)研发投入逐年上升,2020 年研发支出占比4.75%;(2)深耕行业20 年,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18 项,核心技术创收占77%;产业链优势:业务由浅入深,依次递进,业务从测绘——地下管网运维——智慧城市一体化延伸,形成了“陆海空地”四位一体全产业链;渠道优势:销售网络覆盖全国,为拓展智慧城市业务,以江苏、福建、成渝、湖南、安徽为中心,实现对潜力优势地区全覆盖。
稳增长激发新城建启动,管网信息化、城市智能化迎来爆发期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综合地上地下空间物理信息,形成智慧管理平台,进而提升城市资源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然之路。未来仅智能管网市场空间破千亿,根据乐观、中性和悲观三种角度测算,2035 年全国市、县管网智能化市场规模分别为6,923/4,545/2,846 亿元,地下管网业务对应市场规模分别为230.40/384.00/460.80。2025 年全国市、县管网智能化市场规模分别为1,780/1,233/812 亿元,地下管网业务对应市场规模分别为167/252/270 亿元。在稳增长背景下,结合城市管网更新改造,实现地下管网的智能化管理已提上具体日程。特别是对燃气、供水管网智能化管理迫在眉睫。
盈利预测及估值
预计公司2021-2023 年实现15.67/19.32./24.68 亿元,同比-6%/+23%/+28%,归母净利润0.48/0.96/1.20 亿元,同比分别-25%/+98%/+25%。摊薄EPS 为0.08/0.16/0.20,对应PE 为67.14/33.85/27.05。PEG 估值法下2022 年对应目标价10.97,对应市值66 亿元,相比当前市值还有59%上涨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达预期;业务拓展不达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疫情蔓延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