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2023 年,公司业绩在宏观弱势的背景下稳健增长,实现营业收入3.20 亿元,同比增长19.52%;实现归母净利润5747.70 万元,同比增长6.8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5169.47 万元,同比增长92.72%。随着公司加速拓展民用市场,CAE 软件持续放量,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在2024 年实现收入高增。根据公司2023 年度及2024 年一季度业绩,我们调整2024-2025 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026年预测,预计营业收入分别为4.52/5.99/7.86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21%/32.30%/31.28%,归母净利润为0.79/1.18/1.5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17%/49.44%/28.14%,对应PE 70/47/36 倍,维持“买入”评级。
事件
公司发布2023 年年报和2024 年一季报。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20 亿元,同比增长19.52%;实现归母净利润 5747.70 万元,同比增长6.8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5169.47 万元,同比增长92.72%。24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86.42 万元,同比增长346.22%;实现归母净利润-2126.80 万元,同比变化-9.00%;扣非归母净利润-2553.73 万元,同比变化-27.51%。
简评
24Q1 收入实现高增,加速拓展民用市场。24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86.42 万元,同比增长346.22%,主要系23 年部分订单延后至24Q1 确认。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126.80 万元,同比变化-9.00%,扣非净利润-2553.73 万元,同比变化-27.51%,主要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71.81%。2023 年公司收购了广州阳普智能信息系统科技有限公司,其在CAE、PLM、MES 市场占据一定份额,有望助力公司加速拓展民用领域。
CAE 软件业务规模增长,推进AI 大模型与CAE 结合。2023 年公司工程仿真软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8亿元,同比增长39.37%,仿真产品开发实现营业收入1.31 亿元,同比减少1.78%,CAE 软件业务规模增长带动了公司整体毛利率的提升,2023 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69.64%。在仿真产品开发领域,公司聚焦科技热点,前瞻性地将 AI 与CAE 相结合,深化CAE 引擎的创新,进行基于AI 的生成式数字孪生探索。
布局机器人业务,有望带来收入增长新动能。2024 年2 月,公司成立机器人事业部,计划为工业企业客户提供用于人形机器人及相关产品设计、开发、实验和验证过程的软硬件工具与集成方案,协助下游企业提高机器人的创新水平和设计质量。2024 年3 月,公司推出高性能六维力与力矩传感器,能满足人形机器人指尖、手腕、脚腕等力测量需要。我们认为,公司积极布局机器人业务,有望带来收入增长新动能。
投资建议:公司加速拓展民用市场,前瞻性地将AI 与CAE 相结合,预计CAE 软件业务加速放量,进而带动公司业务实现高增。公司积极布局机器人产业,有望带来收入增长新动能。根据公司2023 年度及2024 年一季度业绩,我们调整2024-2025 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026 年预测,预计营业收入分别为4.52/5.99/7.86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21%/32.30%/31.28%,归母净利润为0.79/1.18/1.5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17%/49.44%/28.14%,对应PE 70/47/36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制造业作为公司的下游客户,未来若宏观经济波动加剧,可能造成客户在信息化以及研发设计类软件需求上的进一步疲软,从而对公司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2)业务开拓风险:公司下游客户主要集中于军工领域,若公司军工领域客户采购预算大幅下降或公司未能继续维持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关系,将给公司业绩带来显著不利影响;(3)CAE 产品迭代不及预期:CAE 软件技术门槛高、涉及学科广、研发难度大,若公司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不符合行业发展趋势,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研发成果未达预期甚至研发失败,可能无法继续保持较高的市场竞争力,丢失市场份额,对未来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