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关于签订合作协议暨投资建设120MW 渔光互补项目公告》,公司作为EPC 方承建项目,增厚业绩的同时正式宣告公司进军氢能领域。随电改逐步推进,容量电价政策必要性凸显,容量电价将有效帮助煤电机组稳定盈利水平、回收固定成本、降低负荷承担调峰角色,对新增煤电投资以及灵活性改造均为重大利好,公司全面受益。
公司持续增长的基础来源于前瞻、持续的研发投入与新产品、新领域的拓展,凭借领先的技术,公司第一个钢渣项目与氢能项目已经落地,市场空间广阔。
事件
公司发布《关于签订合作协议暨投资建设120MW 渔光互补项目公告》,公司与远达和创(公司二级子公司)、青岛兴盛达(公司三级子公司)以及市瑞能源(新加坡能源国际能源投资公司全资子公司)签署四方合作协议,拟投资建设胶州市李哥庄镇120MW 渔光互补项目,建设规模为交流侧装机容量90MW,配建20MW 制氢设备,预计总投资金额为5.49 亿元。青岛兴盛达为本项目持有方及实施主体,公司拟与十一科技为联合单位承建本项目的EPC 工作。项目建设完成通过验收后,青岛兴盛达将配套制氢项目剥离至公司下级子公司后,市瑞能源收购本项目100%股权。配套制氢项目后续将根据公司实际需求另行决定自留或出售。
简评
光伏制氢项目落地,前瞻布局前景可期。本次项目有望给公司24 年业绩带来可观增量,同时正式宣告公司进军氢能领域。公司于2022年10 月成立“青达低碳绿氢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氢能领域布局特色鲜明:①产业链多点布局,在制氢、储氢、氢能应用领域已形成多项专利;②上下游打通,以本次120MW 项目为例,公司自行拿项目指标,同时负责光伏项目EPC 及制氢设备制造,今年7 月青达研究院与潍坊市能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低碳绿氢产业的技术研究与发展,打通下游氢气消纳。公司近日与国投电力、滨州水务成立“山东和达新能源”,公司持股比例55%,更大体量项目值得期待。
容量电价大势所趋,公司全面受益。随电改逐步推进,煤电容量电价政策必要性凸显,其标志着煤电从“电量主体”到“保供+调峰”的角色历史转变。容量电价将有效帮助煤电机组稳定盈利水平、回收固定成本、降低负荷承担调峰角色,对新增煤电投资以及灵活性改造均 为重大利好,青达主业为煤电辅机设备,根据我们的统计,23 年1-8 月新增火电核准51GW、同比+93%,火电开工59GW、同比+128%,在新建煤电浪潮下公司订单高速增长,同时公司全负荷脱硝系统为火电灵活性改造必需环节,占总营收比例超过20%,全面受益容量电价政策。截止22 年底我国煤电装机11.2 亿千瓦,已完成2.57 亿千瓦灵活性改造,潜在市场巨大。
公司钢渣处理技术领先,市场空间广阔。公司自主研发的钢渣辊压破碎及余热回收技术,适用范围广,可以处理各种熔融钢渣及高温固态钢渣。优势包括:①采用全封闭处理钢渣系统,无烟尘污染,大大改善钢渣处理工作环境;②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运行可靠性高,减少劳动强度,避免安全隐患;③系统简单,布局紧凑,占地面积小,处理钢渣效率高;④采用空气冷却,高温钢渣不与水直接接触,没有水爆及氢爆危险,同时避免了水资源浪费;⑤处理后的钢渣活性与稳定性较好,综合利用率高;⑥可高效吸收钢渣的余热,降低炼钢成本,同时具有重大的节能降碳意。我国钢渣的年产生量1 亿吨左右,近年来钢渣的资源化利用率一直低于30%,钢渣处理潜在市场空间巨大。公司6 月中标1.04 亿元钢渣产业化综合利用设备项目,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入钢渣处理领域。此外,公司自主研发“废气携渣联淬钢渣原位固碳提质技术”,未来有望批量应用。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1、2.01 和2.88 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煤电投资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火电灵活性改造进展不及预期煤电投资不及预期:在保供+调峰的迫切需求下,自2021 年以来煤电投资重回增长,且自2022 年8 月起明显加速,但如果煤电企业因经营困难投资不及预期,或招标节奏不及预期,公司可能面临相关产品订单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
原材料价格波动:公司目前主要产品为锅炉节能环保设备,其主要原材料为钢材、机电设备材料等,占公司营业成本的比例在60%以上,因此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对公司的盈利水平将产生较大影响;火电灵活性改造进展不及预期:火电灵活性改造为新能源发展背景下提升消纳能力的关键举措之一,但进行灵活性改造对于煤电企业会产生投资成本、增加运行成本等,需通过辅助服务市场对其进行补偿,若辅助服务市场制度及相应补贴不达预期,可能会影响煤电企业进行灵活性改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