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跟踪支架龙头,盈利能力触底回升。公司于2009年成立,2012年起进军光伏支架行业,并于2020年在科创板上市,主要产品覆盖光伏支架和BIPV。2021年,受供应链失衡导致的地面电站需求延迟影响,叠加钢材、芯片、海运费成本高涨以及期间费用增幅较高,公司业绩触底至0.15亿,同比-94.7%。后随需求回暖以及原材料价格回落,公司盈利逐步恢复。特别到2023年,地面电站集中放量,跟踪支架交付节奏加快,据2023年业绩快报,公司实现收入64.3亿,同比+73.8%,归母净利3.5亿,同比+696.3%。
跟踪支架行业:(1)需求逻辑;初始成本逐步下滑+发电增益进一步带来经济性,全球渗透率逐步提升,据测算到2026年市场空间达1286亿元,2022-2026年CAGR为32.5%。(2)格局逻辑:行业集中高,2022年CR572%、CR1089%,使得需求高增背景下龙头充分受益。
支架业务:攻防兼备+开源节流,看好业绩增量。
1、开源逻辑在于全球视野布局:
(1)重点布局中东、印度市场:光伏新兴市场,预期装机增速高。目前公司市占率为绝对龙头,放量趋势下享受红利。供应链本土化(海外产能已建3GW/规划6GW)+全球网络布局提升市场份额。据不完全统计,22年至今海外跟踪支架订单达10.9GW,其中印度、中东地区市场占比40%/34%(分别为4.3/3.7GW)。
(2)国内渗透率10%+,远低于平均水平,发展空间大:随着价格、可靠性、消纳问题逐步解决,叠加新能源大基地建设有望加速渗透。公司拟在西北建设3GW跟踪产能,就近配套光伏装机需求。
(3)成熟高价市场尝试突破:美国市场跟踪系统渗透率高达94%,是跟踪系统最大终端市场(2022全球占比46%)。国内企业进入壁垒高,但仍有机会实现突破,进而享受美国市场高需求、高利润率。
2、节流逻辑在于:垂直一体化程度提高以及规模效应凸显,加强成本控制,进一步提升盈利中枢。
此外,公司于17年布局BIPV领域,分布式需求增长驱动下有望增厚业绩。
盈利预测及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5/5.3/6.6亿元,同比增长696%/50%/25%,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2.9/22.0/17.6倍。看好公司业绩发展,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装机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和运费价格快速上涨、行业竞争加剧、研报使用信息更新不及时风险、行业规模测算偏差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