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披露2022 年年报及一季报,2023 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1.47%;归母净利润为1137.10 万元,同比增长5.12%;扣非净利润为1090.42 万元,同比增长9.02%;2022 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38 亿元,同比下降10.35%;归母净利润0.64 亿元,同比下降43.77%;扣非净利润0.58 亿元,同比下降41.47%。对此点评如下:
2023 年Q1 业绩稳步增长,毛利率同比提升。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7%至1.53 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12%至1137.10 万元,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9.02%至1090.42 万元。Q1 公司毛利率为29.80%,同比增长3.17pct;受到季节性因素及费用率提升影响,净利率环比/同比变动-5.63/+0.26pct 至7.45%; Q1 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增长1.96pct 至19.22%, 其中销售/ 管理( 含研发) / 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变动+1.13/+1.69/-0.86pct 至6.77/12.42/0.03%,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2738.98 万元,同比由负转正,主要系公司采购原材料付款减少;销售回款状况较好。
量价齐跌致2022 年业绩阶段性承压,Q4 复苏拐点显现。2022 年,受主要原材料及天然气能源价格波动、下游客户承压以及公司竞争性价格策略等因素的影响,公司全年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0.35/43.77%。1)Q4 业绩回暖,毛利率同环比提升。单四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0%至1.78 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上升58.51%至0.23 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64.20%至0.22 亿元。Q4 毛利率为30.19%, 同比增长3.69pct,环比增长2.69pct。2)主营业务真空绝热板/保温箱收入同比分别下降8.73/40.40%, 海外收入降幅小于国内收入降幅。2022 年,公司真空绝热板、保温箱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21/0.11 亿元, 同比分别下降8.73/40.40%。国外/国内分别实现销售收入3.80/2.54 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40/13.88%。公司因积极配合欧洲客户提高冰箱能效水平的需求,欧洲市场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销量方面, 2022 年,公司真空绝热板业务产量为642.94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80%;销量为652.83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46%。3)产品均价下降+能源成本上升导致毛利率有所下降。2022 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公司产品均价下降,真空绝热板价格同比下降5.46%至95.18 元/米。同时液化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且全年基本维持高位运行,对公司盈利能力影响较大,全年毛利率/净利率同比分别下降5.55/6.00pct 至26.60/10.01%。其中真空绝热板/保温箱毛利率分别为27.21/28.96%,同比分别下降5.27/5.69pct。4)经营性现金流有所下降。2022 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6852.16 万元,同比下降18.15%,主要系公司采购竞争性价格策略,收款规模有所缩减及主要能源天然气的结算方式由汇票调整为现付所致。
真空绝热板和真空玻璃产能建设稳步推进,未来成长性十足。1)可转债项目获批复,海外预期向好。公司发行可转债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42 亿元,拟在“中国家电之都”合肥投建真空产业制造基地项目。该项目建成并达产后将新增真空绝热板年产能500 万平方米,进一步提升公司产能规模和生产效率。欧盟自2021 年4 月起,对冰箱冷柜实行全新能效标准,淘汰部分落后能效产品。而从2023 年9 月和2024 年4 月开始,商用和家用冰箱冷柜的能效指数限值将进一步降低,海外真空绝热板需求向好。2)真空玻璃量产在即。真空玻璃在具体应用上与公司现阶段主要产品真空绝热板具有一定互补性和下游客户重合的特点。2022 年,公司自主设计的真空玻璃生产试验线暨首条量产线于年内基本完成加工和安装任务,为后续验证真空玻璃量产工艺创造了条件,目前处于中试线调试阶段。此外,2022 年8 月12日,公司发布关于全资子公司对外投资的公告,全资子公司维爱吉拟投资年产200 万平方米真空玻璃建设项目,投资金额约8.54 亿元,项目建设周期42 个月。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公司首个真空玻璃产业制造基地,实施后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完善产品布局,促进产品间协同效应。
投资建议:业绩逐步回暖, 期待未来成长,维持增持评级。预计2023~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1.25、1.90、2.3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6%、52%、22%,对应PE 估值28、18、15 倍。公司是真空绝热板龙头,技术实力强劲,募投项目扩充产能,产业链向上延伸。
欧盟能效标准提升+高端冰箱占比增加,需求有望提升。真空玻璃产业化在即,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风险提示:原材料成本或超预期上升;下游需求低于预期;募投项目产能释放进度低于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