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国内PI 薄膜龙头企业,技术实力领先,下游需求持续增长,伴随公司募投项目逐步落地及产能释放,预计公司未来几年业绩将保持高速增长,我们维持公司2021-2023 年EPS 预测分别为0.42/0.54/0.77 元。综合横向PE 以及纵向PE 估值,我们认为2022 年80 倍PE 是公司合理的估值水平,对应目标价43 元,维持“买入”评级。
2021 年上半年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0.23%。2021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59 亿元,同比+37.68%;实现归母净利润0.32 亿元,同比+60.23%;扣非归母净利润0.29 亿元,同比+72.35%。分产品来看,热控类PI 薄膜实现营收0.90亿元,电子类PI 薄膜实现营收0.46 亿元,电工类PI 薄膜实现营收0.20 亿元。
公司上半年产品销售情况良好,主要系因公司于2020 年四季度新投产两条生产线,产能、产量同比增加较多,且下游市场需求良好,公司营业收入及综合毛利率提升。其中,2021 年Q2 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0.78 亿元,同比+43.37%,环比-2.34%;实现归母净利润0.15 亿元,同比+75.84%,环比-11.6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14 亿元,同比+97.77%,环比-11.97%。
2021 年上半年度四费费用率降低0.80 个pct,现金流净额稳定向好。费用率方面,公司2021 年上半年度销售费率1.90%,较上年同期降低0.94 个pct;管理费率13.45%,较上年同期增加1.93 个pct;财务费率2.62%,较上年同期降低1.27 个pct;研发费率7.79%,较上年同期降低0.51 个pct,研发投入0.12 亿元,同比+29.15%;四费费用率合计25.76%,较上年同期降低0.80 个pct。现金流方面,2021 上半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0.50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7.96%,主要系公司销售回款增加所致。
高性能PI 薄膜国产化加速,下游需求持续增长。PI 薄膜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超级工程高分子材料之一,被誉为“黄金薄膜”。高性能PI 薄膜广泛应用于高端电气绝缘、柔性线路板、消费电子、高速轨道交通、风力发电、5G 通信、柔性显示、航天航空等多个领域。我国PI 薄膜的产业化进程发展较缓慢,依靠自主研发已在传统电工绝缘领域形成了较强的产业能力,但在高端电工绝缘、电子等其他应用领域的产业化能力较弱,新产品种类不足,产品性能不稳定,自主掌握高性能PI 薄膜完整制备技术的企业很少。高性能PI 薄膜作为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材料,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国产化需求较迫切。公司具备从树脂合成到后处理的全套生产设备的自主设计能力,突破了我国高性能PI 薄膜产业化的技术瓶颈,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发展前景良好。
公司产品占据多样性优势,已进入海内外优质客户供应链。公司通过17 年的技术研发,成为国内少数掌握配方、工艺及装备等整套核心技术的高性能PI 薄膜制造商。公司已成功开发了热控PI 薄膜、电子PI 薄膜、电工PI 薄膜、航天航空用PI 薄膜等系列产品,已成为全球高性能PI 薄膜产品种类最丰富的供应商之一,同时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多品类高性能PI 薄膜专业制造商,打破了杜邦等国外厂商对国内高性能PI 薄膜行业的技术封锁与市场垄断,跨入全球竞争的行列。公司开发的多款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西门子、庞巴迪、中国中车、艾利丹尼森、德莎、宝力昂尼、生益科技、联茂、碳元科技、斯迪克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认可。随着公司规模扩大及研发积累,公司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风险因素: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波动;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PI 薄膜龙头企业,技术实力领先,下游需求持续增长,伴随公司募投项目逐步落地及产能释放,预计公司未来几年业绩将保持高速增长,我们维持公司2021-2023 年EPS 预测分别为0.42/0.54/0.77 元。综合横向PE 以及纵向PE 估值,我们认为2022 年80 倍PE 是公司合理的估值水平,对应目标价43 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