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逻辑:(1)公司是我国境内规模最大的高性能PI 薄膜制造商,国内PI 薄膜龙头企业,掌握了配方、工艺及装备等完整的高性能PI 薄膜制备核心技术;(2)全球PI 薄膜的市场规模不断提高,具有百亿市场,随着消费电子、电动车、新能源需求的持续井喷,下游需求有望持续增长,预计2025 年全球PI 薄膜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1 亿美元;(3)国产替代潜力巨大:通过测算2025 年我国PI 薄膜进口依存度分别约为21%,高端产品国产化替代还有很大空间。其中,通过测算预计2025 年我国高导热石墨膜行业对PI 膜的需求规模将约为20.48亿元;电子PI薄膜在FCCL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测算预计2025年我国FCCL用PI薄膜的需求量为8356.56吨;CPI薄膜的市场规模2021年有望达到 8.2 亿美元。
PI 薄膜即聚酰亚胺薄膜,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薄膜类绝缘材料之一,其性能居于高分子材料金字塔顶端。PI 薄膜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已经成为电子和电机两大领域上游重要原料之一。从全球PI薄膜的产业化进程看,PI薄膜的商业化进程始于20 世纪50 年代,最早应用于电工绝缘领域,与美国、日本相比,我国PI薄膜起步较晚,产业化进程发展较缓慢,在高端电工绝缘、电子等其他应用领域的产业化能力较弱,依赖进口。
作为中国高性能PI薄膜领域的先行者及龙头企业,公司陆续开发出耐电晕电工PI 薄膜、高导热前驱体PI 薄膜、超薄黑色电子PI 薄膜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杜邦等国外厂商的技术封锁与市场垄断,跨入全球竞争的行列,并获发明专利12 项。
高性能PI薄膜作为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关键材料,市场需求持续扩大,进口替代空间广阔。从市场规模来看,预计到2022 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24.5 亿美元,到2025 年增长至31 亿美元。2020 年我国PI薄膜总需求量约为1.3万吨,主要依靠电子PI 薄膜与电工PI 薄膜的需求拉动。若以11%的复合增速来看十四五期间,预计2025 年我国PI膜需求将达2.19 万吨。从产能来看,若以12%的复合增速来看十四五期间,预计2025 年我国PI 膜产能将达1.73 万吨,由此可以对比出预计2025 年存在4600 吨左右的供需缺口。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作为高性能PI薄膜的龙头企业,将直接受益于国内外下游市场需求增长与国产替代大趋势。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良好,预计公司2021年至2023 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0.83 亿元、1.17 亿元和1.63 亿元,复合增速为40.66%,对应当前股价PE 分别为79、56、40 倍。考虑到公司在技术、工艺、规模有显著优势,是新材料国产替代的稀缺龙头,在CPI 薄膜领域潜力巨大,应享受估值溢价,我们给予公司2022 年70X 目标PE,对应目标价45.5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或加剧;产能扩张或不及预期;产品研发或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