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化行业领军者,立足自制软件销售。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医疗信息化软件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之一。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和投入,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信息化核心技术与产品体系,覆盖临床医疗、医院管理、医学科研、医患互动、医养结合、医疗支付优化等产业链环节,致力于向医疗相关机构提供综合信息化解决方案。公司医疗信息化业务包括了自制软件销售、软件开发及技术服务、外购软硬件销售。其中,自制软件销售为公司主要业务形态,2020 年该业务占总收入的54.97%。公司在临床医疗信息化领域拥有长期的领先优势,截至2021 年6 月,公司客户遍布除台湾地区外的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覆盖医院客户1390 余家,其中三甲医院424 家,占全国三甲医院比例超过四分之一。
收入和毛利增长迅速,2020 年净利润扭亏为盈。在产品布局先发优势的支撑下,以及近年来国家医疗信息化建设政策的推动下,公司2018-2020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6/4.44/5.32 亿元,同比增长0.07%/73.14%/19.85%;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8.64%/54.65%/49.64%,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中,2019年毛利率有所上升主要是由于软件开发及技术服务的收入规模及毛利率大幅增加所致;2020 年毛利率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自制软件销售收入占比上升但毛利有所下降所致。此外,公司所在行业发展趋势向好,产品布局丰富,盈利能力持续改善,2020 年实现净利润0.13 亿元,同比增加1715.63%。我们认为,随着规模效应显现,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将保持稳定,预计未来盈利能力将持续改善。
国内电子病历临床信息化软件的先行者,智慧医疗产品增速迅猛。公司自制的医疗信息化软件产品包括电子病历平台、医院数据中心、智慧医疗产品及互联网医疗解决方案。其中,电子病历平台是公司核心软件产品,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援引IDC 数据,该产品在国内细分市场连续七年获得第一,竞争优势明显。此外,公司自2013 年开始重点布局医疗数据挖掘和利用方向,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开发了医院数据中心、智慧医疗产品和互联网医疗解决方案,收入来源呈现多样化。其中,数据中心产品收入稳步上升,成为新的增长点,2018-2020 年收入分别为0.30/0.45/1.20 亿元;智慧医疗产品和互联网医疗解决方案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临床医疗实践中的创新应用,增长潜力大,2020 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0.34/0.04 亿元,同比增长386.43%/550.17%。公司凭借深厚的临床信息化建设经验和数据处理优势,打造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AI 系统,覆盖了智能诊前服务、临床决策支持、病历内涵质控及大数据科研等不同应用场景,实现了数据驱动下的患者服务、临床辅助、科研反哺、质控护航的多位一体医疗服务模式,完成了对“诊前-诊中-诊后”全量医疗数据的全流程闭环应用。
重视研发投入,持续创新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保障。公司历来重视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公司2018-2020 年累计研发投入占2018-2020 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8.50%;2018-2020 年累计研发投入2.28 亿元。截至2021 年6 月30 日,公司研发人员45 人,占员工总数的2.49%;同时从事实施及研发的技术人员592 人,占员工总数的32.80%。截至2021年12 月9 日,公司在医疗信息化方面拥有已授权发明专利19 项,软件著作权651 项。此外,公司形成了覆盖临床医疗信息化各领域多项核心技术,如电子病历编辑器技术、医疗设备数据自动化采集技术等。
医疗领域数字化建设和智慧医疗建设成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我国在“十四五”时期将在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2021 年9 月,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提出重点建设“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将信息化作为医院基本建设的优先领域,建设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信息系统,完善智慧医院分级评估顶层设计。我们认为,国家对智慧医疗建设的重视将推动公司医疗信息化业务的发展,公司电子病历、智慧医疗产品等业务将迎来政策红利期。此外,2021 年10 月,由工信部、民政部、卫健委联合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 年)》指出要做强智慧健康养老软件系统平台,建设预防、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相衔接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服务体系。我们认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计划将带来新的医疗信息化需求,公司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募集资金投资于电子病历研发升级、数据中心升级改造项目,符合国家战略和行业最新发展方向。公司募集资金7.5亿元投资于专科电子病历研发项目、综合电子病历升级改造项目及数据中心升级改造项目, 分别占比27.97%/22.34%/19.97%。其中,急救急诊一体化平台项目能为医护工作者提供覆盖各个诊疗场景的急救急诊跟踪和管理,着重开发急危重病远程查房平台、急危重病院前急救转运系统以及针对呼吸、心脏、神经等专科危重症管理子系统;妇幼专科电子病历系统将基于标准化数据元实现妇儿专科数据共享整合,为患者提供临床数据的自主服务系统;综合电子病历项目将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预结构化电子病历生成系统、丰富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模块以及提供智能化的辅助决策及质控系统,并推进电子病历平台的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的技术架构与部署模式,扩大平台架构的云端适配与扩展能力;数据中心的研发与升级项目将利用大数据建模和特征工程方法,实现对原有数据中心的综合性能与功能的提升,在具备实时全量数据接入整合能力的同时,提供更多的数据深度挖掘利用和服务。此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符合公司“专注临床信息化建设,成为国内医疗信息化行业领先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健康中国2030”、“互联网+医疗健康”和“新基建”
的国家战略相契合,受到国家政策鼓励。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医疗信息化行业的领军者,深耕于电子病历领域,公司战略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相契合,业绩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3 年实现净利润1.25/1.77 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89/1.17元。我们给予公司22 年估值32-36 倍PE,对应6 个月合理价值区间为28.42-31.97 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医疗信息化发展不及预期,和相关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