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天岳先进(688234)机构评级研报股票分析报告

 
个股机构研究报告机构评级查询:    
 

天岳先进(688234):导电型衬底释放在即 国产碳化硅龙头业绩拐点或至

http://www.chaguwang.cn  机构: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23-09-15  查股网机构评级研报

  天岳先进:国产碳化硅衬底领跑者,产能释放盈利拐点或至。天岳先进成立于2010 年,是国内领先的碳化硅衬底生产商。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设备设计、温场设计、粉料合成、晶体生长和衬底加工等核心技术。公司主要生产半绝缘型和导电型碳化硅衬底,广泛应用于微波电子、电力电子、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等领域。受益于上海临港新工厂产能释放与济南工厂产能结构优化调整,公司业绩表现有望迎来拐点。公司2023H1 实现营收4.38 亿元,同比增长172.38%,归母净利润-0.72 亿元,亏损同比有所收窄。

      碳化硅行业:新能源引领需求增长,碳化硅迎来广阔蓝海。相比于硅基半导体材料,碳化硅材料体现出耐高温、耐高压等优良物理性质。伴随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等行业快速发展,碳化硅应用场景加速拓展。在碳化硅产业链中,衬底制造价值占比最高,接近50%。

      根据Yole 数据,预计2026 年,全球碳化硅导电型衬底市场规模将达17 亿美元,2022-2026 年CAGR 达24.8%,未来前景广阔。同时,碳化硅衬底制造工艺复杂,准入门槛高,行业集中度较高。据Yole 数据,2020 年在半绝缘衬底市场中,Wolfspeed、II-VI 及天岳先进合计市占率高达98%;在导电型衬底市场中,Wolfspeed、II-VI及SiCrystal 2021 年合计市占率达81%,国产替代空间较大。当前碳化硅衬底市场处于技术突破的关键阶段,随着衬底尺寸逐步向8英寸大尺寸化突破,产出率及边缘损耗均将有明显的进步,因而衬底制备成本有望迎来明显改善,行业规模化指日可待。

      新能源汽车市场:乘新能源汽车风起,碳化硅渗透率迎快速提升。

      据英飞凌数据,受政策驱动影响,2022 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达25.6%。据安森美预测,2028 年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将达到51.5%。

      为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慢、续航低”关键痛点,800V 高压快充即首选方向,碳化硅材料因其耐高压、大功率的优良特质,为800V 快充应用提供稳定支持。据材料深一度预测,当前市场500km 续航里程的车型中,碳化硅在电机控制器的渗透率有望于2024 年达到100%。随着碳化硅成本下降及技术的提升,更多车企将在电机控制器导入碳化硅,2025 年有望迎来增长机会。根据TrendForce 数据,2020-2025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对碳化硅晶圆需求逐步提升,预计在2025 年将达到169 万片,CAGR 达94.96%。

      天岳先进: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导电型衬底产能加快释放。技术上,天岳先进逐步向大尺寸演进,奋力追赶海外龙头企业,核心技术涵盖碳化硅衬底制备全过程,在8 英寸液相法技术突破上领先国内同行。产品上,不断加码技术创新与设备升级,制备高质量高良率产品,对标国际领先水平。产能上,济南工厂优化调整产能结构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上海临港新工厂开始交付,其年产30 万片6 英寸导电型碳化硅衬底产品的产能,原计划为2026 年投产,公司预计将提前实现达产。此外,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关于碳化硅半导体材料项目(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意见》,天岳先进拟将上海临港工厂生产规模扩大至年产碳化硅晶片96 万片。客户上,公司与博世、英飞凌等国际大厂达成合作,不断稳固客户关系,巩固产业链内竞争优势。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作为国内碳化硅衬底领军企业,公司在技术及产品端优势明显,目前已经实现6 英寸导电型及半绝缘型衬底的批量供应,在大尺寸化布局上,公司已经采用液相法制备出低缺陷的8 英寸晶体。在技术端领跑国内市场,同时加速追赶海外龙头企业。客户端,公司与英飞凌、博世等海外知名大厂签署长期供应协议,稳定的客户资源铸就了公司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产能端从今年开始,公司济南工厂顺利完成产能结构优化,同时上海临港新工厂开始投产,伴随产能的加速释放,公司营收及盈利能力有望迎来快速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42/20.39/29.30 亿元,同比增速为173.84%/78.52%/43.74%;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0.23/1.73/3.23 亿元,同比增速为113.26%/643.90%/86.56%。

      2023-2025 年PS 分别为20.81/11.66/8.11 倍。公司作为国内碳化硅领先企业,在产品、产能均将迎来明显突破进展的情况下,未来成长空间较大。因此,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新能源行业需求不及预期2)SiC 降本速度不及预期3)SiC 衬底行业竞争加剧4)大尺寸碳化硅衬底国产替代进程不确定性风险5)公司产能释放不及预期6)公司技术突破不及预期7)引用数据仅供参考8)国内外公司不具备完全可比性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Copyright 2007-2023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