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发布2023 年年报:实现营业总收入1186.82 亿元,同比增长43.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40 亿元,同比增长153.2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8.16 亿元,同比增长507.6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4.19%,同比提升12.15 个百分点。
点评:
全年业绩创新高,四季度盈利有所承压。2023 年,公司全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取得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光伏行业旺盛的市场需求、公司光伏组件产品出货量的显著增长、N 型产品占比提升以及规模效益导致的期间费用率的降低。全年公司光伏组件出货量78.52GW,同比增长77.11%。光伏组件平均销售均价1.46 元/瓦,同比降低0.34 元/瓦,单瓦毛利0.21 元,同比提升2 分。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光伏组件中N 型出货48.41GW,占比61.65%。N 型组件相对于P 型产品有明显溢价,进而提振公司的盈利能力。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35.85 亿元,同比增长12.31%,环比增长6.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6 亿元,同比下降13.97%,环比下降56.75%。四季度光伏行业竞争激烈,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光伏组件盈利能力下滑。
公司保持TOPCon 电池领域保持领先地位,一体化产能持续增长。
公司持续完善一体化产能布局,硅片、电池和光伏组件产能以及匹配度不断提升。截止2023 年底,公司硅片、电池和光伏组件产能分别达85GW、90GW 和110W,一体化产能配套率85%以上。2024年,公司将保持谨慎扩张节奏,优先聚焦山西大基地优势产能落地。
公司山西大基地一期14GW 产能项目于2024 年3 月投产,预计年中满产,同时,二期项目将于7 月投产,进一步提升公司一体化产能。预计到2024 年底,公司硅片、电池、组件的先进产能规模将分别将达到120GW,110GW 和130GW,N 型产能超过100GW,持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2024 年,根据SMM 预测,N 型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70%,TOPCon 电池技术成为市场主流技术。TOPCon光伏组件价格相对于PERC 组件存六分左右溢价。尽管光伏组件行业供给充裕,TOPCon 产品溢价水平存在收敛趋势,但TOPCon产品作为优势产能,仍具备相对优势。
公司TOPCon 电池转换效率不断提高,储备新技术、新工艺进而保持技术领先性。2023 年年底,公司N 型电池量产平均效率超过25.8%,2024 年一季度量产平均效率超过26%,基于TOPCon 的钙钛矿叠层电池转化效率32.33%,技术优势较为明显。公司在现有大尺寸超薄单晶硅片、高效N 型TOPCon 电池技术、高效N 型双面组件技术的基础上,储备IBC 电池技术、钙钛矿电池技术、组件回收等技术,并有序稳步推进其他新技术的开发与导入。这有利于公司把握行业技术路线变化,维持长久竞争力。
2024 年光伏行业供给仍将充裕,行业将加速优胜劣汰。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披露的数据,2023 年,中国、全球光伏装机分别达216.88GW、390GW,分别同比增长145.12%和69.57%。2024年,预计中东、非洲等新兴区域的清洁能源需求有望保持高增态势,而中国、欧洲预计需求平稳,全球光伏装机容量有望稳健增长。而供给端,尽管PERC 产能退出,N 型产品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但行业产能规模较大且海外逐步自建产能,同时面临贸易政策变化风险,各环节产能阶段过剩仍是行业面临问题。当前光伏制造各环节盈利承压,将加速落后产能出清,而头部企业具备资金优势、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维持公司“增持”评级。预计2024 年、2025 年、2026 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51 亿、63.62 亿、72.93 亿元,对应每股收益0.53、0.64、0.73 元,按照2024 年4 月23 日7.50 元/股收盘价计算,相应PE 为14.02、11.79 和10.29 倍。短期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对行业产生负面影响,各制造环节盈利空间被压缩。公司作为TOPCon 电池领域头部企业,具备技术领先优势、全球化布局优势、品牌优势和较强的资本实力,并积极布局储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和组件回收等业务。公司估值位于较低水平,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产业链产能扩张过快,阶段性供给过剩风险;全球光伏装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国际贸易政策变动、贸易摩擦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