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发布2022 年年报和2023 年一季报,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826.76 亿元,同比增长103.79%;实现归母净利润29.36 亿元,同比增长157.2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26.46 亿元,同比增长398.60%;拟向全体股东每10 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89 元。2023Q1 实现营业收入231.53 亿元,同比增长57.70%;实现归母净利润16.58 亿元,同比增长313.3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2.21 亿元,同比增长306.59%;点评:
组件出货大幅增长,一体化率持续提升。2022 年公司光伏组件出货44.33GW,同比增长99.42%,N 型组件出货10.7GW,成为全球首家N 型组件出货量超过10GW 的组件制造商。2023Q1 组件出货约13GW,公司预计2023 年组件出货量将达60-70GW,N 型出货量占比60%左右。此外,公司不断优化一体化产能结构,截至2022 年末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年化有效产能分别为65GW、55GW 和70GW;公司预计至2023 年末,公司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年化有效产能将分别达到75GW、75GW、90GW。
推进全球化战略,完善海外供应链。公司持续构建完善的生产、销售网络,并实现全球主要光伏市场份额领先。截至2022 年底,公司已在中国、马来西亚、越南及美国设立了共14 个生产基地,在全球拥有超过4.6 万名员工,在海外已拥有行业领先的超过7GW 硅片、电池片、组件垂直一体化产能,此外公司正在推进越南8GW 电池及8GW 组件、美国1GW 组件等扩产计划。
持续加强技术创新,N 型产品技术及量产规模领先。凭借持续的研发投入及工艺创新,公司在电池片转换效率和组件功率方面过去三年内先后22 次突破行业量产或实验室测试纪录,截至2023Q1,公司已投产N 型TOPCon 电池量产效率已达25.3%,预计2023 年底可达25.8%,同时电池良率已经与PERC 电池基本持平。此外,公司在N 型产能规模上行业领先,2022 年,公司共计投产大尺寸N 型TOPCon 电池产能35GW,占总产能比例为63.63%,公司预计至2023 年末公司N 型电池产能将超过52.5GW,占总产能比例超过70%。
加速布局储能+BIPV 赛道,打造业绩新增长极。储能方面,基于应用场景不同,公司推出了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以及大型电站储能三种储能产品解决方案,实现了光储协同的多元化智慧能源应用。目前,公司已经与全球多家电力开发商、分销商等签订储能框架协议和分销协议,涉及区域包括中国、中东非、东南亚、北美、澳洲与日本等。BIPV 方面,目前公司的BIPV 产品包括全黑/彩色幕墙、透光幕墙、彩钢瓦组件,并在开发轻质柔性组件及光伏瓦系列组件。2022 年公司BIPV 中标项目总量已达百兆瓦级。同时,公司自有BIPV 产线已于2022 年 下半年正式投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营收分别是972.7、1111.0、1253.9 亿元,同比增长17.7%、14.2%、12.9%;归母净利润分别是70.5、96.3、118.7 亿元,同比增长140.1%、38.6%和23.3%。
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 年PE 分别为17.76、13.01、10.55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光伏新增装机不及预期风险;N 型技术进展不及预期风险;公司产能扩张不及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