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发布2021 年年报和一季度业绩预告
2021 年实现营收30.83 亿元,同比增长92.91%,实现归母净利3.45 亿元,同比增长42.33%。拟向全体股东每10 股派现金11.50元(含税)。
2022 年一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0.95 亿元,同比增长65.21%。
简评
产能陆续释放,业绩稳健增长
2021 年欧洲生物柴油需求旺盛,国内生物柴油价格与出口价格持续上涨,国内生物柴油价格由年初的6200 元/吨左右涨至年末的10220 元/吨,涨幅达65%,出口价格由1 月的1052 美元/吨涨至12 月的1626 美元/吨,涨幅达55%。全年来看,公司美山厂区新建年产10 万吨生物柴油项目按期达产,同时公司稳步推进降本增效工作,生物柴油高品质得率先后从85%提高到88%以上,部分超过90%,2021 年公司实现销量33 万吨,同比增长约45%,量价齐升背景下,公司实现收入30.83 亿元,同比增长93%,实现归母净利3.45 亿元,同比增长42%,对应单吨净利1045 元,盈利能力稳健。2022 年一季度产能稳健释放,受春节因素影响有短暂停产,销量较去年同期仍有明显增长,盈利能力稳定,实现归母净利0.95 亿元,同比增长65%。
全球碳减排大势所趋,欧盟生物柴油需求旺盛
绿色发展背景下,全球各国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生物柴油替代传统化石柴油和航空煤油大势所趋。2021 年7 月,欧盟委员会的最新提案提议欧盟到2030 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减排目标从40%上升到55%,到2050 年前实现碳中和,可再生能源在最终能源总消费总量中的总体份额目标从32%上升到 40%,可再生燃料在运输运输领域的占比从14%上升到26%。同时又提出对生物燃料政策进行调整,对高风险ILUC 生物燃料的使用提出到2030 年逐步淘汰,例如棕榈油基的生物燃料,废油脂甲酯将成为替代棕榈油甲酯的主力,需求量有望大幅提升。此外,欧洲提出的“Fit for 55”中提到增加可持续航空燃料比例,2025 年为2%,到2050 年达到63%,随着生物航空煤油加速渗透,未来空间广阔。
国内生物柴油政策陆续推进,《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提到积极扩大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大力推进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等替代传统燃油,提升终端燃油产品能效。2022 年2 月10 日,发改委、能源局发布的意见中提出支持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天然气等清洁燃料介入油气管网,国内生物柴油空间同样巨大。
产能稳步扩张,布局二代生物柴油
公司目前拥有40 万吨生物柴油产能,美山基地再新增10 万吨生物柴油已开始建设,目前各车间已封顶,预计于2022 年10 月完成项目建设。此外,公司已成功开发以废油脂为资源采用固定床催化加氢脱氧、加氢异构工艺制备烃基生物柴油,并计划在美山基地新建10 万吨烃基生物柴油产线,预计于2022 年下半年开工建设。烃基生物柴油相较于酯基生物柴油产品,具有更好的低温流动性、更高十六烷值、更优的氧化安定性等性能指标,能够更好的适应北欧寒冷的气候。烃基生物柴油通过异构化的深度可以分馏产出生物柴油、航煤、溶剂油等,盈利能力更强。未来2-3 年公司将达到60 万吨生物柴油产能与20 万吨衍生品产能,进入快速成长期。2022 年1 月 1 日,公司拟投资 10.50 亿元在新罗生物精细化工产业园建设生物柴油和生物基增塑剂建设项目,项目完成预计可实现年产生物柴油和生物基增塑剂20 万吨,预计可新增销售收入15 亿元,利税2.60 亿元。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2、2023、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2、5.14、6.53 亿元,EPS 分别为3.47、4.28、5.44 元,对应当前股价PE 分别为18.3X、14.9X、11.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实施效果不佳,公司产能投放不达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