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2022 年业绩下滑,23Q1 仍承压。公司作为国内高端涂层龙头,高研发投入不断巩固竞争优势,消费电子业务有望企稳回升,乘用车业务保持强劲发展势头。考虑到2023 年消费电子景气度相较于2021-2022 年显著下滑,目前仍处于恢复过程中,且公司乘用车业务占比仍较小,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1.84、2.80 亿元,对应2023-2025 年EPS 分别为1.46、2.30、3.51 元。参考公司历史PE-TTM 估值水平,给予公司2023 年74 倍PE,调整目标价至108 元,上调至“买入”评级。
公司2022 年业绩同比下滑,23Q1 业绩承压。 公司2022 年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5.0、0.8 亿元,同比-2%、-16%;2023Q1 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0.94、0.03 亿元,同比-20%、-85%。2022 年公司业绩受到消费电子需求疲弱等因素影响,业绩承压;23Q1 为公司业务的传统淡季,叠加高端消费电子周期低点和行业市场去库存影响,消费电子涂层产品订单短期减少,业绩下滑。
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下滑,我们预计2023-24 年景气度逐步回升,公司消费电子业绩迎来拐点向上。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电子行业组预测,2023 年手机市场将迎来弱复苏,2024 年全年复苏态势更加明确;智能手表、VR/AR 等“方兴未艾”,出货有望高增长。根据公司在上证e 互动平台回复,在高端消费电子领域,3 月份开始营收已经恢复至正常水平,强化自身竞争力,加强与OPPO、VIVO 等终端的深度合作,在AR/VR 等可穿戴设备领域进行大量布局。我们认为,随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逐步回暖,公司高端消费电子涂料业务有望企稳回升。
乘用车业务表现亮眼,持续放量可期。公司乘用车业务保持高增速,2022 年、23Q1 营收同比增加198%、45%。公司2023 年3 月与攸县人民政府签订投资合同,拟投资20 亿元,分两期建设汽车涂料项目。根据公司2023 年一季报与在上证e 互动平台尚的回复,公司与主要的核心战略客户合作的新车型项目交付时间多集中在下半年,业务端反馈,5 月、6 月逐步向好。我们认为,公司发力新能源汽车,实现技术与市场双重突破,乘用车涂料单车用量高,公司此部分业务有望持续放量,保持高增长趋势。
公司重视研发投入,积极扩张产能。公司以研发驱动高质量发展,2022 年投入研发费用7452 万元,同比+41%,研发人员199 人,占总员工数量的30%。公司2022 年新增 PCT 国际授权专利 1 项,国家授权专利 28 项。截止2022年底,公司在研项目超62 项,横跨涂料、油墨、胶黏剂三大类产品,下游应用涵盖消费电子、乘用车、光伏、动力电池等多个细分领域。公司现有产能7000吨,在建产能16000 吨,2023-2024 年产能有望逐步释放,为新业务发展蓄势。
风险因素:消费电子业务复苏不及预期;公司新增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公司新增产能消化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新业务放量及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2022 年业绩下滑,23Q1 仍承压。公司作为国内高端涂层龙头,高研发投入不断巩固竞争优势,消费电子业务有望企稳回升,乘用车业务保持强劲发展势头。考虑到2023 年消费电子景气度相较于2021-2022 年显著下滑,目前仍处于恢复过程中,公司乘用车业务占比仍较小,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1.16、1.84、2.80 亿元,对应2023-2025 年EPS 分别为1.46、2.30、3.51 元,当前股价对应53、33、22 倍PE。参考公司历史PE-TTM 估值水平(公司自上市以来10/20/40 估值分位数分别为74/78/84 倍PE),给予公司2023 年74 倍PE,对应目标价至108 元,上调至“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