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中国OLED 终端材料的领军企业,受益于OLED 显示技术的渗透和国产面板厂商的份额提升,公司有望凭借新产品和新客户的验证突破迎来业绩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EPS 分别可达0.50/0.73/1.06 元。参考公司历史估值,我们认为2023 年71 倍PE 是公司的合理估值,对应目标价36 元,维持“买入”评级。
2022 年全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28%。公司2022 年实现营收2.80 亿元,同比-17.84%;实现归母净利润1.05 亿元,同比-2.28%;扣非归母净利0.74 亿元,同比-21.53%。受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乏力、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的影响,公司客户需求不及预期,同时Red Prime 材料老产品降价,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同比有所下降。从毛利率上看,公司全年整体销售毛利率为58.99%,较上年同期下降5.63pcts,其中OLED 终端材料毛利率71.97%,较上年下降7.82pcts;OLED中间体毛利率23.86%,较上年下降0.02pct;其他中间体毛利率-57.42%,较上年下降87.05pcts。公司2022 年Q4 实现单季营收0.57 亿元,同比-52.26%,环比-20.30%;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0.15 亿元,同比-68.95%,环比-56.82%。
2022 年全年费用率有所上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1.47 亿元。从费用端看,公司2022 年研发费用0.36 亿元,2022 年新增154 件发明专利申请,获得83件发明专利授权,自有专利覆盖发光层材料、空穴传输层材料、空穴阻挡层材料和电子传输层材料等OLED 核心功能层材料。公司2022 年全年销售。管理。
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01%/16.65%/12.76%/-3.17%,较上年+1.73/+3.33/+1.87/-4.09pcts。公司四费费用率合计30.25%,较上年上升2.84pcts。其中销售费用的增加主因新产品送样增加;管理费用的增加主因薪酬增加。从现金流情况看,公司2022 年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0 亿元,2022 年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1.47 亿元。
OLED 屏展现长期成长性,下游需求增长无虞。(1)手机方面:OLED 屏幕从高端智能手机向全系列智能手机渗透。根据TrendForce 数据,预计2023 年OLED 面板在智能手机市场的渗透率将达50.8%,2026 年超过60%。(2)电视方面:电视OLED 市场规模以及渗透率有望持续上升。根据Omdia 数据,2023年全球电视OLED 面板出货量将达到852 万片,2027 年出货量将达到1447 万片。根据群智咨询预测,OLED TV 面板渗透率2023 年将达 4.1%。(3)智能穿戴、IT、车载等市场方面:在智能穿戴领域,AMOLED 以其轻薄、续航能力强的优势应用在智能手表等设备之中;在VR 设备领域,AMOLED 以其快速响应速度在VR 眼罩等显示设备中备受青睐;在IT 产品领域,笔记本与平板电脑等设备中OLED 市场规模以及渗透率预计将逐步提升;车载显示领域,也是面板厂商布局的重点。公司OLED 终端材料是OLED 屏幕核心材料,从下游需求端看,几大应用领域仍处于渗透率快速提升阶段,有望保持长期成长性。
产业链一体化打通,持续拓展客户开发新品。公司经过多年的研发及产业化经验的积累,形成从材料结构设计、材料制备、高纯度升华、器件制备到器件测试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OLED 中间体-OLED 升华前材料-OLED 终端材料”的一体化生产能力。一方面,公司通过自主供应高品质的OLED 中间体,保障终端材料的稳定供应;另一方面,公司通过全产业链持续进行工艺优化,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保持较好的毛利率水平。从客户端看,公司客户覆盖国内主流OLED 面板厂商,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和辉光电、天马、信利等。从产品端看,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Red Prime 材料持续升级迭代,稳定量产供应并获得国家工信部认定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新产品Red Host、Green Host、Green Prime 及Blue Prime 材料在客户端验证测试,其中Green Host 材料完成 客户端的量产导入,现处于产量爬坡阶段。公司坚实推进业务,有望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风险因素:下游需求波动;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波动;新品导入进度不及预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公司老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及下游需求复苏节奏不及预期,我们下调公司2023-2024 年EPS 预测为0.50/0.73 元(原预测为1.01/1.36 元),新增2025 年EPS 预测为1.06 元。我们认为,公司作为中国OLED 终端材料的领军企业,受益于OLED 显示技术的渗透和国产面板厂商的份额提升,有望凭借新产品和新客户的验证突破迎来业绩增长。参考公司历史估值(25/50/75 分位PE 分别为71/81/89 倍),我们认为2023 年71 倍PE 是公司的合理估值,对应目标价36 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