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国内小分子药物研发/生产领域稀缺的前端/后端一体化企业,已形成了“分子砌块/工具化合物+原料药/中间体”独具特色的商业模式。前端业务,全球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市场空间广阔,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持续加强品类/品牌能力建设,“滚雪球效应”驱动业务持续高增长可期;后端业务,全球原料药/CDMO 需求转移国内趋势下,公司产品/项目储备丰富,把握新兴需求脉搏(尤其是ADC/PROTAC 等领域能力和经验优势显著),随着下游客户项目不断推进以及公司新产能的释放,中长期高成长确定性强。综上,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50 倍PE,对应目标价为142 元,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22 年收入快速增长,利润受多重因素影响短期承压。
——公司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13.58 亿元,同比增长40.12%;归母净利润1.94亿元,同比增长1.39%;扣非归母净利润1.56 亿元,同比减少11.77%。我们认为公司利润端增长慢于收入主要系:1)公司加大了研发投入力度——公司2022 年研发投入2.02 亿元,同比增长94.85%;2)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大,公司为健全管理职能、提高运营能力而扩充人员(目前公司共有员工3368人,较上年末新增1882 人,新增人员以技术人员为主);3)公司及子公司股权激励分期确认股份支付增加——剔除股权激励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6.34%;4)资产减值影响,公司2022 年信用减值损失1226万元(去年同期信用减值损失448 万元),资产减值损失4338 万元(去年同期资产减值损失2909 万元),若剔除此影响后公司2022 年归母净利润为2.42亿元,我们预计同比增长10%上下;5)盈利能力受业务结构影响有所下滑,公司2022 年毛利率51.44%,同比下降2.68pcts,其中前端业务毛利率61.89%,同比下降6.39pcts(系低毛利分子砌块业务占比提升),后端业务毛利率35.60%,同比下降0.38pct;净利率14.11%,同比下降5.55pcts——公司2022 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相比去年同期变化+0.93/+0.68/+4.17/-0.68pcts(累计增加5.10pcts)。
——其中22Q4 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88 亿元,同比增长42.01%,环比增长11.19%;归母净利润0.36 亿元,同比减少23.84%,环比减少13.68%;扣非归母净利润0.14 亿元,同比减少61.14%,环比减少54.96%。公司22Q4 毛利率46.79%,同比下降3.91pcts,净利率9.19%,同比下降7.89pcts——公司22Q4 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相比去年同期变化+1.19/-0.18/+2.83/-0.16pcts(累计增加3.68pcts)。
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品类持续扩充,品牌化/国际化雏形已现。2022 年公司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实现营收8.27 亿元,同比增长 51.76%;其中分子砌块收入2.45 亿元,同比增长78.43%;工具化合物收入5.81 亿元,同比增长42.75%。
单Q4 来看,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实现营收2.26 亿元,同比增长 48.17%,其中分子砌块收入0.68 亿元,同比增长 85.62%;工具化合物收入 1.58 亿元,同比增长36.35%。公司紧跟生物医药研发热点,坚持自主开发和客户定制合成相结合,截至2022 年底,公司已完成约 18,000 种产品的自主研发、合成,累计储备超 8.7 万种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同比增长约48%),其中分子砌块约 6.3 万种(同比增长约50%),工具化合物约 2.4 万种(同比增长约50%),构建了 150 种集成化化合物库(同比增长约35%),累计完成的前端业务订单数量超39 万个(同比增长约40%),为基础研究和新药开发的客户提供了品类丰富的高质量研究工具。使用公司产品的科研客户在包括 Nature、Science、Cell 等国际知名期刊在内的学术刊物中,累计发表的文章超过 27,000 篇(同比增长约50%),“滚雪球效应”渐显。此外,公司前端业务持续不断向上游 生命试剂延伸,加速生物大分子等研发管线的开发,截至2022 年末,公司已有重组蛋白、抗体等各类生物大分子超过 5,900 种。
特色仿制药和创新药CDMO 双轮驱动,ADC 业务服务能级持续开拓。2022年公司原料药和中间体、制剂生产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21 亿元,同比增长24.97%,后端在手订单约3.7 亿元,同比增长约170%,其中,创新药收入 3.12亿元,同比增长 57.94%,截至22 年末,累计承接了 456 个项目;仿制药收入2.09 亿元,同比下降 4.57%,截至22 年末,项目数 249 个,其中商业化项目58 个。单Q4 来看,原料药和中间体、制剂生产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0 亿元,同比增长35.33%,其中,创新药收入0.98 亿元,同比增长39.24%;仿制药收入0.62 亿元,同比增长29.79%。ADC 业务领域,2022 年公司研发力度持续增强,ADC 项目数超100 个,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4.58%,合作客户超过 600家,同比增长 84.10%,截至2022 年末,公司已经有六个与 ADC 药物相关的小分子产品在美国 FDA 注册了 DMF。产能方面,截至2022 年末,公司在建工程2.47 亿元,同比增长113.05%;固定资产6.23 亿元,同比增长170.90%——公司马鞍山项目一期工程中 1 个生产车间已于 2022 年第四季度开始正式试生产阶段;公司三条 ADC 高活产线均已顺利投产,我们认为公司 ADC GMP生产能力大幅提高,能够承接更多的 ADC CMC 项目和 GMP 生产项目,赋能客户新分子快速合成。此外,公司2022 年研发投入2.02 亿元,同比增长94.85%,主要系公司以上海总部为中心,辐射合肥、烟台、马鞍山、南京等多地的研发体系全面提档升级,并积极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商务运营中心或分支机构,未来公司一体化服务能级有望全方位提升。
拟增资扩产助力发展,奠定中长期成长基础。2023 年2 月11 日,公司发布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拟募集资金不超过11.61 亿元,在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拟投资于以下项目:1)安徽皓元药业有限公司年产 121.095 吨医药原料药及中间体建设项目(二期),拟使用募集资金2.38亿元——项目建设完成,预计所得税后内部收益率为 20.17%,投资回收期为7.83 年(含建设期);2)高端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 CDMO 产业化项目(一期) ,拟使用募集资金3.73 亿元——项目建设完成,预计所得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6.91%,投资回收期为 7.59 年(含建设期);3)265t/a 高端医药中间体产品项目 ,拟使用募集资金1.24 亿元——项目建设完成,预计所得税后内部收益率为 19.48%,投资回收期为 6.84 年(含建设期);4)欧创生物新型药物技术研发中心,拟使用募集资金0.80 亿元;5)补充流动资金,拟使用募集资金3.45 亿元。我们认为公司通过本次拟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形成产业链协同创新,进一步促进公司相关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为客户提供一体化、全产业链服务。此外,短期来看,公司多项财务指标大幅增加,提示年内业绩高增长确定性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存货9.11亿元,同比增长158.72%;合同负债(预收款项)0.59 亿元,同比增长151.72%,应收账款(含票据)3.37 亿元,同比增长130.68%,应付账款(含票据)3.10亿元,同比增长50.28%,我们判断,存货、合同负债及应收、应付的高增长进一步反映了公司在手订单的充足,和未来2-3 个季度内业务高增长的确定性。
风险因素:医药行业研发投入下降风险;募投项目产能投放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失败的风险;客户项目进展不及预期;汇率变动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人力成本上升及人才流失风险;政府补助减少及税收优惠变化风险。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是国内小分子药物研发/生产领域稀缺的前端/后端一体化企业,已形成了“分子砌块/工具化合物+原料药/中间体”独具特色的商业模式。前端业务,全球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市场空间广阔,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持续加强品类/品牌能力建设,“滚雪球效应”驱动业务持续高增长可期;后端业务,全球原料药/CDMO 需求转移国内趋势下,公司产品/项目储备丰富,把握新兴需求脉搏(尤其是ADC/PROTAC 等领域能力和经验优势显著),随着下游客户项目不断推进以及公司新产能的释放,中长期高成长确定性强。综上,考虑到2022 年新人员和新产能投入带来的折旧/刚性费用支出,给公司利润端带来的压力,我们调整公司2023-2024 年EPS 预测至2.84/4.12 元(原预 测为3.49/5.39 元),新增2025 年EPS预测5.72 元,现价对应PE分别为42x/29x/21x。可比公司(如阿拉丁、泰坦科技、药石科技、凯莱英等)中凯莱英因单一客户大订单影响造成凯莱英2022 年净利润预测值大幅快于可比公司增长(部分订单收入我们预计确认到2023 年),并且该大订单具有阶段一过性影响,因此出于审慎性原则,我们参考可比公司(如阿拉丁、泰坦科技、药石科技等)2023年平均PE 35 倍(Wind 一致预期),考虑到公司前后端业务一体化协同的稀缺商业模式,以及随着产能利用率和人效的逐渐提升,未来2 年利润增速有望超过收入(我们预测2023-2025 年营业收入CAGR 为39.52%,2023-2025 年净利润CAGR 为41.99%),我们给予公司2023 年50 倍PE,对应公司目标价142 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