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为彰显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公司公告部分管理层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人民币700 万元且不超过人民币1400 万元,截至11 月16 日,已增持总额为人民币722.11 万元且将继续按照增持计划实施增持。
点评:
部分高管自有资金增持公司股份,彰显未来发展信心
10 月8 日公司发布公告,部分高管拟通过其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于6 个月内增持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人民币700 万元且不超过人民币1400 万元,截至11 月16 日,增持总额为人民币722.11 万元且增持主体将继续按照相关增持计划,在增持计划实施时间内增持公司股份。管理层增持股份将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稳定市场预期,增强投资者信心。
交付节奏及产品结构调整影响利润,公司业绩短期承压
受订单交付节奏和产品销售结构调整导致销售毛利同期减少等影响,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88 亿元,同比下降5.47%,实现归母净利润5.83 亿元,同比下降32.13%。2018 年至2022 年,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分别为40.39%、68.18%,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随着国内航空装备加速放量以及关键材料的国产替代趋势,公司高端钛合金板块发展稳中求进,超导产品和高温合金两个产品板块步入全面放量新阶段。
钛合金棒材丝材锻造技术持续突破,军机列装加速带动钛合金需求
公司拥有大规格钛合金棒材锻造技术,在国内率先成功制备出最大规格的TC4-DT、TA15 等钛合金棒材,开发的直径650mm、单重4.5 吨的特大规格钛合金棒材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公司实现了航空航天紧固件用Ti45Nb钛合金丝材完全国产化,是国内唯一、全球批量化生产Ti45Nb 钛合金材料的两家公司之一。同时,公司目前承担着大量的新型军用飞机、大型客机、航空发动机、兵器等材料的研发项目,相关产品得到航空工业、中国航发、赛峰、庞巴迪等国内外下游厂商的高度认可,为新产品市场拓展奠定了基础。
国内唯一低温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商,构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公司是超导产品领域国内唯一低温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的企业,是目前全球唯一的铌钛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的全流程生产企业。公司是世界上能够批量生产低温超导用NbTi 合金的两家公司之一,实现高性能MRI 用NbTi超导线材量产,已经为SIEMENS、GE 批量供货,打破了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自主研发了国内第一台专门用于磁控直拉单晶硅的高磁场强度超导磁体,传导冷却类型MCZ,已实现批量出口,与晶盛机电等国内多家光伏硅片及拉晶炉制造企业签订了供货合同,打开了光伏领域MCZ 的批量化生产进程。
两机专项逐步实施,高温合金质量提升及进口替代需求迫在眉睫
公司生产的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包括变形高温合金、铸造和粉末高温合金母合金等,主要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核电设备等国家重点发展领域。
2023 年,公司突破航空用某高强钢高纯净冶炼控制技术和组织均匀性锻造控制技术,成功试制出多批次大小规格棒材,综合性能匹配良好,下游应用研究评价进展顺利。同时,公司与航空工业、中国航发等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后续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批量生产后的市场销售奠定了坚实基础。伴随着在建项目落地,公司产能将大幅增加,公司将受益于技术资格认证壁垒+产能释放双重优势。
公司产品订单较为饱满,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由于公司产品销售结构调整,导致整体毛利率水平有所下降,2023 前三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为33.20%,较2022 年同期减少7.31pcts;净利率为19.75%,较2022 年同期减少6.97pcts。截至2023Q3,公司预付款项、存货同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6.11%、53.87%,或表明公司正积极备产备货。公司产品订单较为饱满,产能利用率较高,加紧产能扩张。
2020 至2022 年公司研发费用占当期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19%、6.35%、6.02%,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2.08 亿元,同比增长20.10%,占当期销售收入的比例为6.74%,持续高水平研发投入以保持技术领先性。
募投项目稳步推进,公司加快产能释放节奏
根据公司2023 年中报,公司募投的“高性能超导线材产业化项目”预计2023 年12 月投产,“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化项目”预计2024 年12 月投产,届时钛合金材料、高温合金分别新增5050 吨、1500 吨。预计2024 年底公司高温合金产能将达到6000吨,高端钛合金产能突破万吨,产能释放节奏稳步推进,未来将充分受益下游军工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随着公司三大业务布局的日益完善,军机换装列装和民用飞机放量对钛合金需求保持高景气趋势;MRI 低温超导市场缺口大,公司超导业务份额快速提升,战略签约带来强势利好;新型航空发动机定型及高性能高温合金国产替代需求带来高温合金市场增量,同时配合扩产项目逐步落地,预计公司产品规模效应将进一步显现,毛利率持续提升。预计2023-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23、12.41 和15.39 亿元,按照最新股本测算,对应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1.42、1.91 和2.37 元/股,按照最新股价测算,对应PE 估值分别为36.10、26.86 和21.66 倍,给予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风险、装备列装批产不及预期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