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23 年8 月30 日,公司发布2023 年半年报。20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1.12 亿元,同比增长1.34%;实现归母净利润4.21 亿元,同比下降23.77%,业绩短期承压;扣非归母净利润3.73 亿元,同比下降27.16%。23 年第二季度实现收入11.90 亿元,同比下降0.58%,实现归母净利润2.13 亿元,同比下降36.92%。
钛合金业务小幅下滑,高温合金业务增幅明显23 年上半年,公司钛合金产品实现收入13.38 亿元,同比下降19.38%。高温合金产品实现收入2.83 亿元,同比增长284.84%,超导材料实现收入4.02 亿元,同比增长60.90%。受材料价格波动影响,23 年上半年,公司产品毛利率为32.29%,同比下降9.55pct。关联交易方面,公司预计23 年向关联人销售产品、商品总计2.38 亿元,报告期内发生0.7 亿元,仅占比29.53%,预计23 年下半年相关业务有望恢复。
持续研发投入,募投项目稳步推进
2023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为12,603.07 万,占当期销售收入的比例为5.97%。2020 至2022 年,公司研发投入占当期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63%、6.00%、5.80%,持续高水平的研发投入是公司保持技术领先性的基础。公司积极推进在建募投项目,截止报告期末,“发动机用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及粉末盘项目”已投入使用,“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化项目”已完成29.47%,“高性能超导线材产业化项目”已完成18.68%。预计产能释放有望推动公司业绩提升。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3.47/69.24/89.21 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26.49%/29.49%/28.85% ,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23/16.57/21.06 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22.52%/25.25%/27.09%,EPS 分别为2.04/2.55/3.24 元/股,3 年CAGR 为24.94%,现价对应PE 为23x/18x/14x。公司重视技术积累,承接课题多。鉴于公司聚焦的重点牌号产品已向客户小批量交付,市场进一步开拓,根据相对估值法,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2024 年23 倍PE,对应目标价58.67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风险;技术人员流失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