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7 月30 日公告,2021H1 营收12.56 亿元(+31.76%),归母净利润3.13亿元(+136.36%),毛利率42.48%(+7.96pcts),净利率24.89%(+11.49pcts)。
投资要点:
高端钛合金优势企业,促进军用钛合金相关技术显著提升:公司主要从事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导产品和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公司产品以“国际先进、国内空白、解决急需”为定位,始终服务国家战略,补上了我国新型战机、大飞机、直升机、航空发动机、舰船制造所需关键材料的“短板”。尤其是公司多种牌号钛合金填补了国内空白,基本满足了国内高端市场对钛材性能水平的需求。
规模效应显现,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21H1 公司收入同比增长31.76%,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136.36%,毛利率(42.48%,+7.96pcts)、净利率(24.89%,+11.49pcts)实现快速提升,一方面是由于公司高端产品市场需求旺盛,高毛利产品结构占比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公司规模效应的显现。2021Q2 实现了公司历史最佳单季度业绩,收入7.23 亿元、归母净利润1.85 亿元。具体业务来看:
1. 高端钛合金材料:2021H1 实现收入10.35 亿元(+26.22%,营收占比82.42%),钛合金产品是公司收入和利润贡献的主要来源,核心产品在国内军工市场的主导地位稳固。我们认为钛合金板块高毛利产品结构占比提升,以及规模效应是公司整体毛利率上升,盈利能力增强的主要动力。具体进展方面,①实现了某型超高强韧钛合金材料关键性能稳定控制,满足型号技术要求;②通过了商飞公司Ti6Al4V 钛合金材料的资质认证,未来将逐步实现产品批量交付;③突破了某大规格高强高韧高淬透性钛合金材料工程化制备技术,已被成功选材应用。以上成果将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提供新的动能与支撑。
2. 超导产品:2021H1 实现收入1.05 亿元(+15.62%,营收占比8.36%),受益于MRI医疗市场的稳定需求,公司NbTi 超导线材月产量不断提升,全球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低温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企业,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的铌钛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的全流程生产企业,具体进展方面,①开发超导材料和磁体技术在电力领域的应用;②扩展未来核聚变应用;③超高速磁悬浮用超导磁体推进顺利。为未来公司在国家重大项目扮演关键角色打下基础。
3. 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2021H1 实现收入0.52 亿元(+515.15%,营收占比4.11%),目前公司高温合金材料虽然仍在起步的关键时期,利润贡献较小,但已经初见端倪,典型产品已向多个型号小批量交付,收入快速增长,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开拓,产品质量稳步提升。随着公司未来在国内高温合金空白领域的突破及产业化,高温合金板块有望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新支柱。
费用率降低提升盈利能力:公司在销售规模增加的同时,费用率(14.82%,-1.48pcts)降低。具体来看,管理费用(0.75 亿元,+27.15%)、销售费用(0.10 亿元,+57.00%)、财务费用(0.12 亿元,-50.76%)、研发费用(0.89 亿元,+35.17%)。总体费用控制较好,一定程度促进了公司净利率的提升。其中财务费用的下降,主要是外币汇率波动当期汇兑收益增大所致。
采购扩大、备战生产,经营现金流大幅改善:公司预付款项(0.37 亿元,+272.74%)和应付票据(5.82 亿元,+61.32%)较上年期末大幅增长,主要由于公司生产规模扩大采购量增加,表明公司订单充足,正在备战生产。同时公司经营现金流(1.02亿元,同比增加4.08 亿元)由负转正,大幅改善,主要是公司收到销售商品现金增加所致,回款向好。
做好定增募投项目,突破产能瓶颈:公司短期内面临的短板是产能瓶颈,公司7 月9 日公告,拟募集总额不超过20.13 亿元用于相关扩产项目,①《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化项目》可新增钛合金5050 吨/年、高温合金1500 吨/年产能,建设期3 年;②《高性能超导线材产业化项目》可新增MRI 用超导线材产能2000 吨/年,建设期2 年。
投资建议:公司聚焦端钛合金材料、超导产品及高性能高温合金三类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高端材料,持续创新能力是公司最重要的竞争力之一。高端钛合金材料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钛合金和高温合金材料填补我国新型战机等武器装备的关键材料短板。随着我国“两机”重大专项的逐步实施,以及“十四五”提出跨越式武器装备的发展,以高端钛合金和高温合金材料为首的高附加值、高技术的高端材料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具有战略性意义,公司亦将因此受益。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 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0.21 亿元、39.77 亿元和48.62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2 亿元、8.29 亿元和10.17 亿元,EPS(不考虑增发摊薄)分别为1.30 元、1.88 元和2.31 元,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投产不顺,原材料价格上涨,技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