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描述
7 月 29 日,公司公告 2021 年半年报。据公告,2021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 12.56 亿元,同比增长 31.76%;归母净利润 3.13 亿元,同比增长 136.36%。
三驾马车齐发力,经营情况持续好转
公司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在高端领域市场地位持续提升。
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 12.56 亿,同比 31.76%;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13 亿,同比增长 136.36%;公司总资产 59.66 亿,较年初增长 7.69%,归属于母公司的净资产 29.48 亿,较年初增长 4.94%。公司收入与净利润增长较快主要原因为高端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以及公司规模效应显现等。
(1) 军用钛合金及商用钛合金均实现较大突破,业务发展势头强劲2021 年上半年高端钛合金材料实现收入 10.35 亿,同比增长 26.22%。
军用飞机领域,围绕国家型号需求,公司持续加大关键材料研发力度,核心产品在国内军工市场的主导地位稳固,同时公司重点开拓航空发动机用高端钛材市场,核电、汽车、医疗用钛材市场的变化也在持续跟踪。
实现了某型超高强韧钛合金材料关键性能稳定控制,满足型号技术要求。商用飞机领域,公司通过了商飞公司 Ti6Al4V 钛合金材料的资质认证,未来将逐步实现产品批量交付。从外公司还突破了某大规格高强高韧高淬透性钛合金材料工程化制备技术,已被成功选材应用。外贸方面,随着国外疫苗接种率的提高以及限制措施的分步解除,国际钛合金市场,医疗、汽车以及一些工业市场复苏相对较快,公司将加紧产能释放应对外贸市场的回暖,为疫情后航空市场的复苏做好必要的准备。
(2) 海外 ITER 进展顺利,超导产品国内市场多点开花奠定增长基调2021 年上半年超导产品实现收入 1.05 亿,同比增长 15.62%。海外方面,2021 年 4 月 21 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托卡马克装置第四个重大部件——极向场超导线圈 PF6 成功落位,吊装工作圆满完成,标志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磁体系统的安装工作全面开启。公司方面,受益于 MRI 医疗市场的稳定需求,公司超导线的全球市场份额持续扩大,MRI用 NbTi 超导线材月产量不断提升。公司积极与多家单位交流超导限流器、超导储能、超导电机等合作项目,开发超导材料和磁体技术在电力领域的应用;与相关单位交流高温超导聚变堆中超导材料、导体和磁体的设计与性能,扩展未来核聚变应用。超高速磁悬浮用超导磁体推进顺利;持续与美国 FRIB 加速器项目、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近代物理研究所等国内外客户合作日益密切。
(3) 国内外发动机均有较大突破,公司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助增业绩2021 年上半年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实现收入 5,165.01 万,同比增长515.15%。海外市场方面,2021 年 5 月 13 日,aviacionline 网站报道,GE 公司的首台全尺寸三流道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 XA100 的初始测试已经完成,其发动机性能和机械性能与测试前的预测相符,能够为美国的第六代战斗机提供动力。国内市场方面,2021 年 7 月 27 日,我国国产AES100 涡轴发动机双发配备直升机首飞成功,标志着国产 AES100 涡轴发动机研制已经进入实用阶段。此外,AES100 涡轴发动机也是中国第一型具备四代发动机水平的涡轴发动机,该发动机研制成功也标志着国产航空发动机已经迈入四代时代。公司方面,公司在研发上重点聚焦主要牌号,研制取得多项关键进展,持续突破了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用高温合金材料工程化制备技术,典型产品已向多个型号小批量交付。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开拓,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定增布局钛合金、超导线材及高温合金项目直击产能瓶颈2021 年7 月 9日,公司发布《2021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预案》,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 201,300.00 万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投入 10.7 亿元募集资金净额拟用于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化项目及高性能超导线材产业化项目,以打破自身产能瓶颈,满足下游日益旺盛的市场需求。
(1) 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化项目
项目将结合高性能钛合金、高温合金等应用领域特殊但具有高技术密集、高产品附加值的特点,通过产学研结合,重点对制约高性能钛合金、高温合金材料行业发展的专项技术和共性技术进行攻关,取得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掌握我国航空航天和能源动力等领域用关键材料工程化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 技术难题。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高性能钛合金、高温合金材料规模化生产基地。
(2) 高性能超导线材产业化项目
项目将增加热处理炉、大型高速拉丝机、扭绞机、 镶嵌机、编织绝缘机和密排复绕机等设备。项目建成后,公司将为国内 MRI 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材料支撑。
持续投入研发力量加固护城河
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家一些关键材料急需进行自主研发,上半年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和专利申报,累积研发投入8,325.9 万元,申请国家专利67 项,新获得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4 项。
此外,在公司7 月9 日发布的《2021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预案》中披露,公司将投入6.03 亿元募集资金用于超导创新研究院项目及超导产业创新中心。
(1) 超导创新研究院项目
将建成国家级先进钛合金、高温合金工程化制备技术开发基地和创新平台, 用以凝聚和培养各类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不断提升公司高端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并搭建材料模拟仿真计算平台、材料表征分析平台、先进制造技术平台,形成先进材料及装备设计、研发、评价及服务能力。
(2) 超导产业创新中心
在公司现有超导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基础上,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和研发条件,通过内部资源的优化和整合, 拟建设低温超导线材产业化制备技术实验室和中试基地、高温超导线材产业化制备技术实验室和中试基地、超导磁体和电力应用装备开发实验室和中试基地、超导线材-超导磁体-电力应用装备全链条产业化基地。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7、8.29、10.70 亿元,同比增速为71.8%、30.2%、29.1%。对应 PE 分别为51.15、39.30、30.4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能释放不达预期、军机产量低于预期、发动机研制进度缓慢、超导产品降价及市场开拓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