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1、2023 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53 亿元,同增1.03%;2023Q2 单季归母净利0.31 亿元,同增48.70%,环增43.20%。
2、募投项目稳步推进,募投资金累计投入进度96.37%,主要生产设备基本投产,部分设备进行生产调试。
3、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全球第一,产品市占率领先。
4、公司将钨铜合金材料核心制备技术延伸应用于光模块芯片基座材料,基座产品能有效满足光模块的新场景需求,光模块下游需求拉动光模块芯片基座材料需求快速增长,2023H1 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79.58%,年产200 万件产能建设进展顺利。
事件
公司发布2023 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2023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60 亿元,同比增长15.46%;实现归母净利润0.53 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0 亿元,同比增长54.92%;2023Q2 单季归母净利达到0.31 亿元,同比增长48.70%,环比增长43.20%。
简评
募投项目稳步推进,主要生产设备基本投产
截止2023H1,公司IPO 募投项目“1.43 万吨铬锆铜和0.57 万吨铜铁合金材料”项目稳步推进,募投资金累计投入进度96.37%,主要生产设备基本投产,部分设备进行生产调试。
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5G 通信、航空航天等为主的高端连接器产业。当前,国内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主要依赖进口,公司致力于满足国内下游客户对高端连接器材料需求,缓解其依赖进口的困境,目前公司已成为全球该细分领域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受益于新能源汽车、5G 通讯等领域高端连接器材料国产替代率进一步提升,公司高导高强铜合金材料销售收入同增13.34%。除材料外,公司还积极打造高导高强铜合金制品定制化技术研发和制造能力,以轨道交通端环导条为典型代表的高导高强铜合金制品(主要应用于高速/重载轨道交通大功率牵引电机制造)国际市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3.36%。
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全球第一,产品市占率领先
公司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分为铜铬触头和铜钨触头两大类,主要应用于电力行业各类中高压开关领域。
历经三代更新升级,公司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创新能力全球领先,发明专利占比全球第一,产品市场占有率领先,目前已成为全球该细分新材料领域行业第一。公司该产品已成功解决国家电网建设触头材料依赖进口问题,并且返销全球,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公司该产品成功获得国家级单项冠军产品认定。
满足光模块新场景需求,钨铜光模块芯片基座未来可期光模块是进行光电和电光转换的光电子器件,随着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市场对数据传输速度和数据储存容量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保证光模块稳定的进行超大数据的传输处理,光模块芯片底座基础材料需要具备低膨胀系数和高导热特性,公司采用3D 打印骨架、真空熔渗定向凝固、微精密加工、自建专用镀金线等工艺,将钨铜合金材料核心制备技术延伸应用于光模块芯片基座材料,基座产品能有效满足光模块的新场景需求。在此基础上,公司正在研发低成本批量生产金刚石铜工艺,为1.6T 以上光模块大批量应用储备能力,以支撑未来更高性能GPU 的快速发展需求。光模块下游需求拉动光模块芯片基座材料需求快速增长,2023H1 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79.58%,报告期内公司年产200 万件产能建设进展顺利。
其他业务
(1)高性能金属铬粉:2023H1 公司高性能金属铬粉业务同比增长53.65%。高端高温合金、中高压电接触材料、高端靶材、表面喷涂等市场增长拉动高性能金属铬粉需求快速增长。
(2)医疗影像零组件:2023H1 公司CT 和DR 球管零组件销售收入同比增加36.74%。报告期内公司CT和DR 球管零组件建成年产6000-8000 套产能,医疗装备产业链关键零组件的自主可控能力进一步巩固。随着CT 球管国产化取得明显进步,部分客户产品定型进入批产阶段,公司根据全球市场CT 和DR 球管产业发展并基于工信部生产示范应用平台,完成年产3 万套CT 和DR 球管材料、零组件研发和制造基地建设规划论证,研发和制造基地建设筹备工作稳步推进。
(3)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内壁产品: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内壁是火箭发动机的重要部件,推进剂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热能在推力室内转化为动能,要求推力室内壁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高导热性能,将火箭发射过程中燃料燃烧的热量导出,确保发动机正常工作。随着全球商业航空的快速发展,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市场需求急剧增长。
公司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内壁产品进入量产阶段,一方面服务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一方面继续服务于快速蓄力的民营航天企业。报告期内,随着天兵科技液体运载火箭首飞成功以及蓝箭航天积极准备复飞,民营航天实现质变飞跃。报告期内公司坚定推进1000 套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内壁材料、零组件产能建设,已经建成50-100套成品加工能力,目前是国内唯一具备从材料到成品零件供应能力的研发制造企业。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 年-2025 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18 亿元、1.75 亿元、2.52 亿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56.58、38.26、26.56 倍,考虑到公司在铜合金材料行业地位和成长性,给予公司“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