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1 中报,2021H1 年公司实现营收3.01 亿元,同比增长-4.88%;实现归母净利润8582 万元,同比增长-27.55%。收入符合预期,利润略低预期。
21Q2 收入负增长收窄,手机业务已实现正增长。公司21Q2 实现营收1.50 亿元,同比增长-0.60%,相对于21Q1 同比-8.8%已经收窄。按照业务分拆,21Q2 手机业务实现收入1.34 亿元,同比增长约7.2%(21Q1 收入持平)。21Q2 汽车业务实现收入1113.36 万元,同比增长-37.97%,拖累整体营收。智能驾驶业务受后装市场客户业务波动及产业链芯片紧缺影响,我们预计随着芯片供给的恢复,公司汽车业务也将恢复高增长,但从长期看后装只是公司过渡性产品,长期增长来源于前装。
研发继续保持投入、销售恢复正常、股权激励费用的三方面因素导致利润负增长。21Q2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同比增长77.80%(除去20Q2 疫情影响,单季度销售费用在2000-3000 万左右,21Q2 恢复正常)、-5.93%、47.48%。虽然短期手机、后装承压,但公司坚定产业长期发展趋势,坚持研发创新,每年研发投入均在30%左右。从专利上看,相较于2020 年末,净增发明专利13 项、软件著作权5 项。2021H1 新增股权激励费用1078.9 万元,也是影响利润的一大因素。
手机新品不断突破,为未来成长埋下伏笔。针对单摄、多摄、TOF、结构光等不同种类的摄像头,公司均可提供相应的3D 与AR 视觉解决方案。上半年针对一体式或分离式的AR/VR 可穿戴设备,公司完成了相关核心引擎的开发验证及产品导入。同时已与多家深度摄像头行业硬件提供商开展深度合作,进行屏下TOF Face ID的开发,形成全新的屏下TOF相机一站式解决方案。
汽车业务作为第三成长曲线,预计放量在即。公司在智能汽车业务已经形成AR 抬头显示、DMS、视觉互动系统、ADAS、乘客监控系统OMS、生物验证、3D 环境监视系统AVM、盲区检测系统BSD 等八大产品线。公司已经深化与主机厂商和Tier 1 的项目合作,定点项目现已涉及长城、长安新能源、上汽、理想、一汽、东风等车厂的多款量产车型。截至2020 年底,公司正在与客户定点开发中的车型已超过37 款。
维持增持评级,考虑大环境与股权激励下调盈利预测。原预测2021-2023 年实现营收8.51、11.43、15.13 亿元,现下调为 7.02、9.72、13.06 亿元;原预测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为3.23、4.51、6.24 亿元,现下调为 2.31、3.81、5.67;对应PE 为 81、49、33X。
核心假设风险:屏下指纹、智能汽车业务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