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领军企业,竞争优势明显,业绩高增长,盈利能力提升,运营效率优化。公司成立于 2008 年,一直深耕于卫星遥感应用领域,业务已涵盖气象海洋、环保、农业、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多行业。2017 年公司自主研发的遥感图像处理基础软件平台 PIE于作为唯一的遥感类产品入选中央国家机关软件协议供货清单。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公司产品及服务得到市场高度认可,已经发展成为行业领军企业。2016-2020 年公司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均超 40%,业绩呈现高成长性。并且管理及销售费用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管理费用率从 2018 年 15.04%下降到 2020 年 11.64%,销售费用率从2018 年 10.55%下降到 2020 年 7.25%,管理效率明显提升。同时,公司的人均创收从 2016 年 34.51 万元提升至 2020 年 55.41 万元,人均创利从 2016 年 5.80 万元提升至 2020 年 8.43 万元,人均业绩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公司运营效率明显优化。
多因素叠加,驱动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技术层面,2000 年以后,我国卫星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已经实现多系列遥感卫星及北斗卫星组网,丰富的卫星遥感数据奠定遥感应用产业发展基石。政策层面,利好政策不断,加速推动下游行业需求释放,比如 2018 年 10 月国家自然资源部发布《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21 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应用层面,遥感技术已经完成了在多行业应用的导入期,目前正处于快速拓展期,下游需求正加速释放。根据 SIA 数据,美国卫星应用产业规模与卫星制造产业规模比值为 9:1,而我国仅为 3:1。相比于成熟市场,我国卫星应用领域仍有至少 3 倍的发展空间。
核心看点一:空间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业务稳步增长,PIE+行业应用迅猛发展。十四五期间多部门均有卫星发射计划,比如气象局计划发射 7 颗风云卫星。我国卫星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驱动公司空间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业务稳步增长。经过十余年的不断升级迭代,公司 PIE 产品已经具备与国际领先的遥感基础应用产品(ENVI、PCI 等)竞争的实力。目前行业应用需求旺盛,三维实景中国建设以及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等具体政策落地将释放数百亿市场需求。公司基础软件能力强,行业应用覆盖广,竞争优势明显,PIE+行业应用业务收入有望继续维持高速增长。
核心看点二:特色遥感数据+云服务,打开业务成长空间和提升盈利水平。根据定增募投项目规划,公司将投入 3.64 亿元用于分布式干涉 SAR 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系统项。
目前定增发行已经完成,雷达卫星发射项目稳步推进。未来,公司可以提供自有遥感卫星数据,满足下游客户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公司遥感云 SaaS 产品及服务初步成熟,目前针对环保局、国家电网等客户提供行业 SaaS 服务,并且推出国内首个遥感云服务平台 PIE-Engine。公司云服务产品正加快向地方政府和企业客户拓展。公司云服务业务有望与特色化遥感卫星数据服务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打开业务成长空间和提升盈利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收入分别为12.02/17.10/24.1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82/2.60/3.70 亿元,对应 PE 51.94/36.37/25.57 倍。考虑公司低估值和高成长性,我们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PIE 及行业应用业务推进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新兴业务需求不足,前期的高投入导致公司成本及费用显著增加;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公司盈利能力下滑;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