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公司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利用生物制造技术从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聚焦于聚酰胺产业链,储备产品生物基戊二胺及聚酰胺有望成为盈利增长点。公司募集资金将进一步扩大聚酰胺产品线规模,未来将进一步延伸聚酰胺产业链,我们认为公司有望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在新型材料领域做大做强。
发布2021 年业绩快报。2 月25 日公司发布业绩快报,2021 年未经审计营业收入为21.98 亿元,同比增长46.78%,归母净利润为6.04 亿元,同比增长31.89%。
聚酰胺生产线投产,收入同比增长。公司继续深耕长链二元酸市场,保持并巩固在国际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新冠疫情的负面影响有所减少,公司长链二元酸业务收入有所上升。此外生物基聚酰胺生产线投产,聚酰胺有关收入有所上升。
聚焦聚酰胺产业链,生物基戊二胺及聚酰胺有望提供增长点。公司将自产生物基戊二胺应用于生产聚酰胺,可应用于服装、电子电器、汽车零部件等领域。作为公司的重要储备产品,我们认为其正式投产后有望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募集资金扩大聚酰胺产业链规模。IPO 发行新股募集资金将用于4 万吨/年生物法癸二酸项目、生物基聚酰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 万吨/年长链二元酸和2 万吨长链聚酰胺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以上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产品产能为7.5 万吨生物法长链二元酸(DC12、DC13 为主)、4 万吨生物法癸二酸、5 万吨生物基戊二胺、10 万吨通用型聚酰胺、2 万吨高性能长链聚酰胺,聚酰胺产品线及产能明显扩张。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7亿元、7.30 亿元和8.45 亿元,EPS 分别为1.53、1.75、2.03 元,2022 年BPS 为28.20 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我们给予其2022 年60-70 倍PE(对应2022 年3.7-4.3 倍PB),对应合理价值区间105.00-122.50 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项目投产进度不达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