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逻辑
生物基戊二胺具备“负碳”特征,生物基材料发展空间广阔。化石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环保问题日益严峻,成为尼龙材料发展的瓶颈,开发替代石油的可再生资源已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生物基戊二胺主要原料是生物质资源,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相比传统PA66 的原料己二胺使用化石原料生产,在原料使用上实现“负碳”排放;并且核心加工过程采用微生物发酵,相比化学法生能源消耗明显减少,碳排放优势明显。
公司生物基聚酰胺替代尼龙66 以及汽车轻量化应用,碳减排效果明显。从替代尼龙66 角度,我们测算乌苏项目和山西项目合计100 万吨生物基聚酰胺的产能合计减排等同于215.6 万吨二氧化碳,2019 年全国化工生产部门碳排放量为5.88 亿吨,约占0.36%。在汽车轻量化趋势下,耐高温生物基聚酰胺具有轻量化、高强度、耐高温、高耐磨、耐腐蚀等特点,赋予了生物基聚酰胺“原料可再生、产品可回收、成本可竞争”的优势,将在车辆、风电、航空、建筑材料等需要轻量化的应用领域实施推广。
公司持续推进生物基聚酰胺产业化,未来一定范围内实现“零碳”排放。公司聚焦聚酰胺产业链发展,生物基聚酰胺产品在纺织、电子电器、工程材料、汽车及风电等领域已进行应用。公司出资40.1 亿元与山西综改区合作共建投资总额为250 亿元的“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投资项目包括年产240 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年产50 万吨生物基戊二胺项目、年产90 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和年产8 万吨生物法长链二元酸项目(其中包括4 万吨生物法癸二酸项目),未来将在园区内一定范围内实现“零碳”排放。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考虑到公司生物基聚酰胺项目有一定开拓过程,下调公司2021-2022 年归母净利润至5.84(-14.49%)/6.95(-13.77%)亿元,预计公司2023 年归母净利润8.37 亿元,下调至 “增持”评级。
风险
产能建设及投放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跌;长链二元酸产能不能及时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