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3 年一季报,实现收入11.6 亿元,同比增长20.0%,实现归母净利润2.39 亿元,同比增长66.8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91 亿元,同比增长41.95%,业绩符合预期。
规模效应持续显现,货币资金充足:2023 年Q1,公司销售、管理费率在绝对值较小的基础上分别进一步同比下降由0.02pct 和0.31pct,充分彰显公司产品与技术高壁垒。研发费率由2022 年Q1 的37.58%下降至37.36%,主要得益于海光3 号成功发布并量产,带来规模效应。利息收入占收入比重提升3.18pct,主要是上市募集资金充裕,截止2023年Q1,公司货币资金约98 亿元。毛利率相对承压,主要是由于供应链相关成本支出,但受益于费用端提效。我们认为,公司逐步进入产品迭代与市场正反馈的良性循环,在国产化趋势与数字经济浪潮下,公司下游有望呈持续高景气态势,进而实现业绩快速增长。
超算互联网建设有望拉开序幕,各地开启算力投入:2023 年4 月,国家超算互联网工作启动会在天津召开,探讨国家超算互联网建设路径,加快构建超算自主生态体系,落实超算互联网行动方案,发起成立了国家超算互联网联合体。同月,上海发布《上海市推进算力资源统一调度指导意见》,计划到2023 年底,依托本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接入并调度4 个以上算力基础设施,可调度智能算力达到1,000 PFLOPS(FP16)以上。我们认为,国家与各地方开启新一轮算力建设,结合国产化趋势,以公司为代表的国产芯片厂商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投资建议:CPU 和GPU 技术壁垒高,海外寡头领跑优势显著。公司作为国内极为稀缺的X86 技术架构领航员,面对全球CPU 和GPU 市场,正持续保持极高强度的研发力度加速技术迭代。而当前国产化政策的推手和行业信创的加速推进,也为国产CPU厂商提供了技术落地验证的土壤,进一步强化“应用-迭代-应用”正反馈效应,有望缩短公司技术追赶巨头的时间窗口。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收入为79.25 亿元、110.70亿元和138.68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2.69 亿元、17.88 亿元和23.29 亿元,PE 为181倍、128 倍、99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研发不及预期,信创推进不及预期,疫情扰动及宏观经济承压风险,供应链受到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