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布2023 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0.73 亿元,同比-15.5%;实现归母净利润0.75 亿元,同比+63.0%;实现扣非净利润0.34 亿元,同比+55.6%。
报告期内,公司B 端业务显著回暖,助力收入结构改善&利润修复;C 端自主品牌占比持续提升,车载光学持续拓展优质客户,定点陆续落地,第二成长曲线渐晰。
收入结构改善,业绩增长超预期。公司发布2023 年半年报,2023H1 实现营收10.73 亿元,同比-15.5%,归母净利润0.75 亿元,同比+63.0%,扣非归母净利润0.34 亿元,同比+55.6%;23Q2 实现营收6.14 亿元,同比-17.5%,环比+33.8%,归母净利润0.61 亿元,同比+117.9%,环比+335.7%,扣非净利润0.46 亿元,同比+119.0%,环比扭亏。23Q2 由于消费需求仍疲软,大众消费谨慎,家用核心器件业务及C 端小米ODM 业务营收下降,自有品牌保持稳定。
报告期内,公司影院放映服务/光源与光机收入分别同比+32.8%/+18.4%,TO C业务占比降低,致营收结构显著转变。影院需求持续改善背景下,我们预计传统B 端业务收入有望维持高速增长,核心器件及C 端自主品牌收入有望逐渐修复。
费用投放加码,盈利能力修复。23H1 毛利率较高的TO B 业务占比上升,推动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7.4pcts,其中Q2 单季度毛利率达39.4%,同比+10.7pcts,环比+4.1pcts。23Q2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3.6%/7.2%/10.3%/-3.3%,同比分别+4.8/+0.3/+2.2/-2.5pcts。销售费用率上升主要系公司加码市场推广费、 销售人员薪酬等费用;研发费用增加系车载核心器件研发投入加码。
23Q2 实现归母净利率9.93%,同比+2.5pcts。营销&研发端加码有助于优化C端业务结构和创新业务开拓,推动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影院业务复苏, C 端优化业务结构。公司坚定推进“核心技术+核心器件+应用场景”战略,B/C 两端同步发力布局:1)B 端增长态势有望持续。据公司公告,23H1 国内影片上映数量同比+50%,北美票房同比增长近20%,助力公司B 端业务迅速反弹,23H1 影院放映业务实现收入1.80 亿元,同比+32.8%。专业显示方面,随着旅游业和教育业的复苏及公司与战略伙伴的合作深化,23H1 实现营收2.02 亿元,同比+13.8%,恢复态势良好。2)C 端背靠技术优势与自有品牌,业绩弹性大。报告期内,为应对消费者谨慎的消费心理,公司大力发展性价比更高的子品牌小明业务。23H1 自有品牌占峰米总营收比例进一步提升至78%。公司发挥独有ALPD技术优势,相继推出激光投影仪X5、激光电视C3、小明Q3 及Q3 MAX 智能投影仪等新品,竞争优势显著,成长性优于行业。
车载光学稳步推进,收获期渐近。公司以独有的ALPD技术为基石,夯实车载光学领域的技术优势。报告期内,公司车载核心器件技术新增相关授权及申请专利数量62 项,同比+113.8%,相关累计授权及申请专利数量已达176 项,同比+70.9%。公司已斩获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等优秀车企的5 个定点项目并与多家车企客户就激光大灯、AR-HUD 等产品进行项目接洽,客户拓展进度良好,收获期渐行渐近。
风险因素: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新品研发推广不及预期;影院复苏进度不及预期;家用投影消费需求不振。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激光显示龙头,B 端技术壁垒稳固,盈利能力复苏;C 端聚焦自主品牌&优化业务结构,盈利拐点可期;车载光学创新业务稳步推进,打开远期空间。考虑B 端修复加速&C 端复苏缓慢,调整公司2023~25 年EPS 预测为0.35/0.49/0.61 元(原预测为0.32/0.51/0.69 元),当前价对应2023-205 年63/45/36x PE。